水军搅浑网络舆论 舆情研判更需“火眼金睛”

2012-02-21 16:07:59 来源:新华舆情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水军搅浑网络舆论,舆情研判更需“火眼金睛”

(新华网网络舆情分析师 王利涛)

水军搅浑网络舆论 舆情研判更需“火眼金睛”

资料图片

一、什么是网络水军?

一般而言,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他们常常混迹于门户、论坛、贴吧、博客、QQ、微博、视频网站和SNS制造话题。网络水军的兴起可以追溯至早期的网络灌水,即网络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留言或发帖,而早期网民对某些网络话题的自发关注、追捧让不少营销、公关人员捕捉到了商机。此后,2005年随着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网络公关公司应运而生,通过公司化、集团化运作,有组织、有目的地以经济手段组织起来的网络水军,开始成为网络世界的重要角色。

到目前为止,网络水军已实现了从业余散兵游勇层次到专业性、链条化流水线操作的演进,并形成了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庞大,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上百万;声势浩大,此起彼伏相互应和。二是组织松散,通常是在网络上临时招募征集而来,完成任务后又各自游走于网络江湖。三是成员多样,但极具隐匿性,他们或是大学生或是白领,脱下马甲之后或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四是角色不一,但分工明确,造势抬轿吹嘘时,他们是“网络推手”,诋毁砸场咬人时,他们是“网络打手”,在介入政治领域时,他们是“五毛党”,在一“推”一“打”之间,制造话题,左右舆论,谋取利益。

从商业营销与广告公关的角度来看,网络水军已发展成为一种中国式的病毒营销模式,并因其低成本、高收益而受到不少企业青睐,而且屡创辉煌“战绩”。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部分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不惜造谣滋事、抹黑雇主的主要竞争对手,人为污损其商业信誉,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蒙牛陷害门”、“3Q大战”事件便是这样的典型。

因此,尽管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水军不过是网络营销的策划师和执行者,但更多研究者对其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以公共媒体为平台,通过大量制造虚假言论,以数量优势,遮蔽信息真实性,严重混淆民众视听,违背了言论自由的应有之意,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实行“舆论绑架”,更威胁到新媒体领域内国家的文化安全。因这些负面影响,“网络水军”往往又被称作“网络黑社会”。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水军 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 火眼金睛 媒介素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走进神秘的尼泊尔!

持"康熙大帝"身份证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