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向记者反映,“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是他遇到的最难写的作文题,因为只能歌颂老师,所以就要编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例,说明老师如何热爱学生、如何教学有方等等。“编起来很苦恼,无中生有最难。要是对老师说心里话,提意见,那就死定了!”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帮孩子写作文的家长大有人在。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目前学校给孩子布置的很多作文题让孩子无从下手。如让四年级的孩子写“家乡的巨大变化”,让六年级的孩子写“中国的30年前和30年后”,孩子们驾驭不了,家长就捉刀代劳,孩子也从中学会了欺骗。
“像‘中国的30年前和30年后’这样的题目,就是我们大人都不好把握,更何况小学生。”一位姓杨的家长说,“但是不写孩子又没法向老师交代,最后只得让孩子到网上去抄。”
如何找回童言和童趣
江洪春认为,小学生作文“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陈旧的作文观念的另一危害是泯灭了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的天真在习作中没有了踪影。儿童的童真、童趣和创造力、想象力在他们的图画、小制作中表现得那么充分,为什么在他们的习作中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陈旧的作文观念导致的后果。为此,习作教学要冲破陈旧的作文观念的牢笼,展现孩子们的童言、童真、童趣。
另外,在江洪春看来,围绕考试进行作文教学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作文缺少鲜活的生命,从而让学生心生厌烦。“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不是负担。”他说,即便在语文考试时,作文题目的设置也不妨灵活一些。
他说,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也在发生变化,老师在布置作文时,不能简单地出个题目,而是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通过自己的经历、体验从多个角度去写作。
记者了解到,济南一些小学目前也正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孩子们写作文的兴趣,找回童言和童趣。
济南市舜耕小学教导主任张艳说,为了拉近学生和写作的距离,舜耕小学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定作文题。同时,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也会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情景,鼓励学生们以“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即便是命题作文,通常也采取半命题方式,给孩子们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