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从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辽宁“祥云小屋”,到上海世博会辽宁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从高雅艺术演出季到京剧优秀剧目巡演,从第四届东北文博会到第八届艺术节,我省陆续呈献的舞台艺术、美术佳作、文化旅游和文学创作,生动诠释了一个文化辽宁、和谐辽宁。
这个金秋,辽宁文化领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郭明义》应邀进京演出大获成功,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并和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共同观看了该剧;
“大地情深·辽宁省群众文化专场晚会”在北京天桥剧场隆重上演。文化部要求,各省学辽宁,组织一台具有本省特点的群众文化节目进京展演;
由我省独立创作拍摄的影片 《郭明义》和参与合作拍摄的影片《钢的琴》双双荣膺第14届华表奖……
这5年,辽宁的文化新现象,洋溢着变革的勃勃生机。 “我的文化我做主”、“网吧经营连锁化”、“带着精品闯市场”……“新东北风”的劲吹,不仅赢得更多的掌声,也收获更大的效益。
文化舞台精品迭出
从9月16日省首届群众文化节开幕那天起,一个月内,500多场较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次第登场,把金秋的辽沈舞台装扮得格外绚丽。
为此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撑的,是我省艺术创作的持续繁荣。
作为文化大省,辽宁并不缺少令人瞩目的艺术精品。先后有5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十大艺术精品工程;央视舞蹈大赛勇夺“四连冠”。这样的成绩全国少见。
艺术精品就得既叫好又叫座。近5年来,我省新创60余台反映时代精神、体现辽宁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舞台剧目。 “精品意识”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内化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活动的文化自觉。
这5年,从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辽宁“祥云小屋”到上海世博会辽宁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从高雅艺术演出季到京剧优秀剧目巡演,从第四届东北文博会到第八届艺术节,我省陆续呈献的舞台艺术、美术佳作、出土文物、文化旅游和文学创作,生动诠释了一个文化辽宁、和谐辽宁。
活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
全省7413家营业网吧,99.6%已分别汇集到8家网吧连锁机构麾下,连锁比例和数量均列全国第一;《辽宁日报》强力改版,放下党报身段,走进零售市场,每天零售近2万份;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三台合一,用“化学变化”规避“物理拼接”;报刊资源不再“一旦获得,终身拥有”,全省依法退出各类报刊17家。
这些简单的概述背后,是一个个敢于攻坚克难的探索,是一次次脱胎换骨的新生。
2009年,随着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书”的下达,我省真抓真改,注重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整合资源上出效益。
截至目前,全省21家经营性出版社、65家新华书店、67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设立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文化体制综合改革示范区,多个行业和领域的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实施《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涌现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辽宁报业传媒集团等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骨干文化企业。
改和不改就是不一样。 2009年,营口市评剧团、京剧团、歌舞团三团加在一起,年演出收入才仅有44万元;2010年,三团合一“事转企”,组成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减了2/3,收入却达到144万元。
文化产业增加的不仅是GDP,今日播下文化的种子,明日收获的是文明进步的果实。
体育健儿捷报频传
2008北京奥运会、2009山东全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省体育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方面都收获了丰盛的成果,特别是我省体育健儿接连在各大赛事中创造辉煌战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接下来,辽宁体育又将肩负2012伦敦奥运会和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重任。
从统计数字上看,过去5年,全省共投资97亿元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层出不穷的全民健身活动在百姓中间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沈阳龙舟大赛、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等各种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深受欢迎。省内各市正在逐步形成体育特色城市,大连已成为我国首个世界徒步走会员城市,另外,阜新“篮球城”,大连“足球城”,鞍山、抚顺“乒乓球城”,丹东“毽球城”建设均卓有成效。
据了解,目前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4.8%。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省体育成绩斐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辽宁籍运动员取得金牌、奖牌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辽宁代表团金牌、奖牌、团体总分均列全国第三名;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辽宁运动员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列国内前三名。
5年来,我省运动员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60个世界冠军、84个亚洲冠军、330个全国冠军,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