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了好事,还是毁了人才?
在众多老师、领导为一位普通学生的毕业论文奔走的时候,事件的主角邵周成却表现得异常平静。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主动行为。
在6月24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对邵周成的情况进行公示后,教务处的老师第一时间把学校的决定告诉了邵周成,并就公示论文一事征求邵的意见。令人意外的是,邵周成并没有爽快地答应,而是说“回去先考虑一下”。
这一考虑就是两天。直到6月27日,邵周成才给教务处答复,表示同意公示其论文全文。
那时,这位来自四川巴中的年轻人内心是矛盾的。“又想得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又不想让那么多人知道自己的事。”
内向的邵周成最后还是决定接受公示:“最后还是觉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很重要,无论是深造还是找工作,都需要两个证,否则大学是不完整的。而且,这对家里也是个交待。”
很多人感到疑惑,毕业前明知自己已经不可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邵周成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心思在毕业论文上?换成别人,也许就选择破罐子破摔了。
邵周成说,写毕业论文和拿毕业证无关。写好毕业论文是对自己有个交待,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个总结。
从小就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的邵周成,花了大量时间在读书上面。他高一就买了霍金的《时间简史》,有的部分反复读了好几遍。高中时期他就研读场论、狭义相对论等物理学知识。很多知识内容看不懂,他就反复读,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多读几遍就搞明白了。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邵周成说他很愿意花时间去钻研。能写成这篇毕业论文,也全靠过去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