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首页中国新闻
新华视点:“半年报”出炉 四问中国经济走向
2011-07-14 07:40:5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三问:货币政策是否应持续发力

经历了去年以来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加息,在众多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的未来走向成为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

“过去我们资金比较充足的时候,银行主动找上来并提供优惠利率,今年情况反过来了,我们想要贷款,但发现又没有那么容易了,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工业阀门制造和出口商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炯说。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调控‘两难’问题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是正确的。”盛来运明确表示。央行连续加息从短期来看,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

在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此外,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货币信贷均出现一定反弹。

“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大方向不能变,节奏和力度上可以微调,建议观察一下,不宜连续发力。同时应当认识到,货币政策只是稳物价措施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在增加供给等其他方面多做工作。”张晓晶指出。

对于当前企业反映的资金困难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张晓晶建议,可以采取对中小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应对,也应当继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放开更多行业的准入,拓展民间资金的生存和盈利空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慈善业发展纲要征意见:鼓励网络动态披露捐赠信息
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追踪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