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至上社会和谐,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从商厦卖场涌动的人潮,到剧院广场激情的旋律,从写字楼拔地而起、大都市风味毕现,到高速公路、高架桥上的滚滚车流,每一张笑脸都写着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生活的幸福与向往。
“十一五”期间,合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几年来相继实施了“12项民生工程”、“28项民生工程”、“36项民生工程”和“33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累计向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90多亿元,城乡受益人民500多万!累计建成19个农民创业园和256个充分就业社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民有医保、社保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最普通市民……
2009年10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合肥市公共文明指数进入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前15名(省会城市第10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10年,合肥市举办了首届“书香庐州文化合肥”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回眸“十一五”,合肥始终坚持举全市之力来建设学习型城市,不断地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以及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满足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提升了整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系列翔实的数据,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了未来的幸福前景。相信,当全市上下都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时,居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不断攀升。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 季梵)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