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隐忧
不实名就强制停机?
对于已经购买手机号码但是并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老用户来说,现在最大的隐忧是“会不会马上被终止手机服务”这一问题。
对此,据记者了解,目前来说工信部虽然提出了运营商要对老用户进行补登的要求,但似乎还没有“短期内强制”的说法,而是要求运营商采取各种手段“鼓励”用户进行补登,甚至建议可以采取一定的资费优惠手段。
实名加剧隐私泄露?
作为普通用户,实施实名登记的同时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信息被泄露,这也是近来对手机实名制质疑的一个关键问题。
“手机实名制和用户隐私泄露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是因为每个手机用户登记了实名资料就必然会出现隐私泄露的可能。但是如果隐私保护跟不上,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和手机匹配在渠道商手里,问题就会增加。”曾剑秋认为。
成本增加用户买单?
对于实施实名登记后,运营商增加的额外成本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对此,记者也采访了部分电信方面的专家。“运营商如果对全部未登记用户进行补登的话,最主要的成本支出是在技术、设备上进行改动,扩充现有的数据库,此外,营销模式、业务流程、产品设计也要跟着变化。”
“参照现在实名登记的用户,以往这4亿用户在登记时都没收费,应该不会向剩下的用户收费吧?”一位目前未实名登记的手机用户表达自己的看法。
街边报亭不再卖卡?
以前想办张手机卡,在街头报摊或附近的便利店几十元钱就搞定。那么实名制后,对于报亭这样的社会零售渠道该如何管理?
针对近来传出的“卖哪家公司的卡,哪家公司就要管到底”,一家书报亭的主人小王无奈地告诉记者:“以前就是有人专门冲‘不实名’来的,现在要让买手机卡的人向我们卖报纸的亮出身份证,这不太可能吧。”小王说。
困难几重?
手机实名制后,是否也会出现用假身份证登记办理手机卡的现象?就是在目前已推行的实名制手机卡中,肯定也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真实和准确。以往的情况是“只要拿得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基本都能办理”。
看来手机实名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做好几个铺垫:首先是要有足够的技术条件能验证和辨别假身份证,不能让实名制约束“有等同于无”;其次是要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再次,代理商管理问题,目前手机号码的销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代理渠道,如何梳理渠道是运营商的一大难题;最后,如何平衡某些用户出于某些原因、出于特殊需要,频繁换号的需求。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