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24日从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山西太原联合举行的“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文化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在“十二五”时期将力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的目标。
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学文在发布会上介绍,到“十二五”末,山西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文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由2005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9亿元,实现了翻番,年平均增长达21%,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2.5%上升到2009年的3.1%。
在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文物局和省统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山西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展望了“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重要举措。各单位纷纷表示,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抓住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再创文化建设新辉煌。
“十一五”文化建设亮点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省市两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开工建设了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太原市博物馆、太原市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30余个县新建或改扩建了文化馆、图书馆。近700个乡镇(街道)新建了综合文化站。共建成“农家书屋”7100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实施。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实际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省级广播影视机构实现了局台分开、台企分离,市县两级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了“三局合一”,并统一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近200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功转企改制。组建了山西出版集团、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一大批重点文化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2006——2009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27.79、168.16、207.75和229亿元,年均增长达21%,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2.62%、2.79%、2.84%和3.10%,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长为山西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五年来,山西作家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120余部,中短篇小说600多部(篇),影视文学500多集。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京剧《走西口》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演出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并走出了国门。大型说唱剧《解放》,自搬上舞台以来,已在国内20多个城市连续演出120余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五年来,山西共创作生产影视剧150余部。其中,电视剧《乔家大院》、《喜耕田的故事》和《走西口》等,先后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走西口》平均收视率更达到了9.6%,荣登近年来央视收视率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