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公职人员"强权雷语"频出 自称"弱势"背后或藏腐败
2010-12-21 09:07:03      来源:法制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或暗藏腐败隐情惧怕问责或陷身潜规则加重心理负担或无力应对社会矛盾多发局面

公职人员是“弱势群体”?不久前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令不少公众难以理解。

专家分析认为,“弱势感”的来源恰恰是公职人员对自身问题的惧怕,是腐败分子对随时可能被越来越严格的制度拉下来的恐惧。

也有专家提出,公职人员的这种心理与我们目前矛盾多发的社会状态是相吻合的。不仅仅是社会的矛盾,在公务员内部也存在诸多的矛盾,不公平、不公正,加上一些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一些公务员产生了负面心理

公职人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语出自重庆市江津区区委书记王银峰;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语出自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

“受贿是为了经济发展”——语出重庆市潼南县原常务副县长谭新生;

“我不贪污,当官干啥”——语出山西省某村村支书;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些不乏黑色幽默的语句当中,处处彰显着强势、强权思维。

但令人惊奇的是,一项近日出炉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近半数(45.1%)党政干部受访者自称是“弱势群体”。

一边口出“强权语句”,一边却以“弱势群体”自称,这样的矛盾令不少公众难以理解。

官场潜规则带来“弱势感”

公职人员弱势感何来?有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公职人员如履薄冰;二是在某些地方存在“潜规则”的情况下,很多公职人员深感无背景不好办事;三是公务繁杂,既想有政绩让上级看得见,又要做民心工程让老百姓满意,但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

对此,有评论指出,目前在干部队伍中无能者担心被淘汰,贪污腐化者担心被查处,甚至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都有可能遭遇问责,由此公职人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也就不奇怪了。

供职于北京市某区政府的刘女士向《法制日报》记者坦言:“现在的政府信息公开等各项惠民措施都是万众瞩目,稍有不慎就会留下话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心理上压力很大。”

但是公职人员这样的“大倒苦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有网友直言不讳:自感弱势的公职人员未免有些“矫情”。

“公职人员这些通常意义上的‘精英阶层’在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不足和边缘化,他们声称自己是弱势群体时难免被质疑为‘无病呻吟’。毕竟,相对于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传统意义上的底层弱势群体,他们真不能算是弱势。”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吴先生对记者说。

公职人员属弱势群体一说虽然并未得到认同,但公职人员的自身“弱势感”已造成现实问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公职人员自杀等非正常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一年就有13名公职人员非正常死亡;2010年以来,媒体已公开报道的公职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已有8起,其中大部分为自杀,事后调查表明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公职人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此类事件会造成不良循环,给其他公职人员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使其“弱势感”增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扫黄打非力度空前 集中打击显成效
>> 详细

各地新闻
两岸两会(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第六次会谈将于12月21日在台北正式举行。12月14日下午,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和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率两会人员在上海进行了预备性磋商,就举行第六次会谈的相关事宜交换意见。>> 详细
点击排行
  官场潜规则带来公职人员“弱势感” 背后或藏腐败
调控重心“下移” 国土部围堵高价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