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社会工委书记汪洋(右)和小关街道工委书记王海军为小关地区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成立揭牌。
小关街道工委书记王海军为小关地区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首任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右)颁发聘书 。
12
月17日,为了全面落实北京市、朝阳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工作中来,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力服务朝阳“新四区”建设,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创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在区社工委、区社建办的指导和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协调下,经过与社会单位、居民代表充分沟通,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朝阳区小关地区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正式成立。
党的十七大以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证社会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各级管理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心和认真思考的重点。市、区党委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社会建设的相关的政策、文件,加速推进社会建设;朝阳区更是站在“新起点”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共建和谐模范区”之际,对全区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协同,体现公众参与。成立地区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就是在现有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居民常务代表会、物业管理协作委员会工作良好运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所有制、打破隶属关系、打破单位级别、打破规模等限制,让地区内更多的单位、组织、个人,特别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六小门店”及各界有识之士都参与到地区的服务、建设和管理中来,充分体现“广泛参与,精诚协作,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社会管理理念,形成全力营造、齐心构建、共创和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