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文化部部长蔡武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10-08-06 17:21:1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要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

记者:近年来,兴起了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潮,比如国学热、文物热、申遗热等。

蔡武:这本来是大好的事情,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热情参与,是文化建设获得大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这股热潮中,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争夺名人故里,甚至争夺本来子虚乌有的所谓名人的故里;兴建假历史文物,盲目举办祭拜活动;丧失道德底线,混淆基本的是非观念,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不科学、愚昧、落后,鼓吹洋的比中国的好,新的比旧的好,现代的比古代的好。这显然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是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也一直有些人夜郎自大,认为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搞“复古”。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国粹主义”。现在又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搞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分良莠,不分精华糟粕,只要有利可图,就打着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搞开发利用。其实质是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历史遗产当成手中的玩偶、谋利的工具。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在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开发利用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好的。但应当清醒认识到,文化遗产珍贵脆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到保护民族血脉、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态,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坚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吃了“祖宗饭”又吃“子孙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