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年薪十万无人应 “超级菜农”遭遇“招工难”
2010-06-09 13:56:4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贵阳市的蔬菜种植户中,技术方面能够“自力更生”的“屈指可数”,人才市场上可供挑选的专业人才更是“捉襟见肘”。像刘兴林这样面临着“招工难题”的种植大户并非个例。

“从2007年到现在,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从事涉农工作的,大概只占三分之一。”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内培养农专业人才的重点高校,该校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龙友华说,“本来农专业的人才就‘紧俏’,愿意从事涉农工作的学生,很多都进了大公司。这样一来,农村企业自然很难招到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了。”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其实,有米无妇也难炊。记者了解到,贵阳市的蔬菜产业引来了“商机”,但由于本土人才“难觅”,不少外地农产品经销商来贵阳做生意,都选择了自带技术人员。

莫让人才成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

据测算,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长42%,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数量均呈现大幅度增长。但同时,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类型单一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虽然各地都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但由于有文化基础的20岁至40岁青壮年多向城市流动,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培训效果不佳。而作为重要人才补充的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工作的“通道”也尚未“畅通”,导致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农业院校培养的农业人才盼望“跳出农门”,究其个中原因,既有家庭、个人观念的因素,也有学校培养和社会鼓励机制方面的影响。

“农学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但现在的人事制度是‘逢进必考’,考试内容与农学的相关性并不大,这样就把相当一部分毕业后想从事本行的农科学生‘拒之门外’了。”贵阳市农委副主任潘剑说。

大学生走出校门,尚是“半成品”,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磨砺”。但在采访中,很多招工单位都感叹,本科生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不愿进企业、不愿“下乡”;学历不高的农技学校毕业生,愿意去农村,也能吃苦,可是贵州省各中专学校或职业技术院校中,开设涉农专业的并不多。

“我们正在计划,通过政府的农业科技项目,在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为农村的产业化服务。”龙友华说,“这也是高校、科研单位日后技术扶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

有专家建议,要补齐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短板”,满足转型时期农民迫切的人才需求,全力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更是解决好当地中等专业技术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重要途径。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