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汶川特大地震"四个没有"奇迹
[ 2009-05-08 14:17 ]

广厦千万间 流民成历史

今年4月26日上午9时,清甜的高山泉水哗哗地流入汶川县萝卜寨村的主蓄水池,这个地处海拔2000多米高山、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羌族村寨,终于结束了下山背水的历史。站在萝卜寨的村口,成为废墟的旧村落和一排排即将入住的新村映入我们的眼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翻开史籍,每一次自然灾害之后,都会出现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流离失所、四处迁徙。但这种悲剧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画上了句号。

据统计,汶川大地震使四川450多万家庭痛失家园,涉及人口1000多万人。但一年来,没有一人因震灾而成流民。他们在地震发生后最短的时间里被紧急安置,在地震发生后最寒冷的季节里被妥善安置,在地震发生后一年的时间里被有计划、有规划地安置着……

在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内,绵阳市就在九洲体育馆和南湖体育中心设立起临时救助中心。从吃喝拉撒到衣服被褥、从寻亲找友到手机充电、从医疗救助到心理辅导……数百名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在那里为上万名受灾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救助与帮扶。

在地震发生后不到72小时,除了个别因交通阻断而形成孤岛的受灾村落外,绝大部分灾区都建起了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紧急安置点。尽管有的安置点还只是由一个个简易的窝棚构成,但就是这些窝棚在地震发生后最艰难的时刻,庇护着受灾群众,让他们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8天,离成都最远的重灾区青川县就搭建起灾民临时安置点210个,发放帐篷6000顶、彩条布10000平方米、棉被4000件、棉衣4000件、矿泉水1000吨、方便食品450吨、粮食300吨。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0天,离成都最近的重灾区都江堰市就建成了灾区第一个临时板房安置区“幸福家园”,共安置受灾群众6720人。在那里,公用厨房、洗衣房、洗澡间、便民超市、缝纫店等基本生活设施配备齐全。

在地震发生后仅仅3个月,四川省450余万户、1000多万名受灾群众就全面得到妥善安置,他们陆续从潮湿、闷热的帐篷和简易窝棚里,搬入遮风避雨的过渡安置房中。在搬入“新家”的一刻,很多人都动情落泪。

在地震发生后第一个寒冬,灾区各地相继实施了“暖冬计划”,多次向受灾群众发放棉衣、棉被、暖炉、毛毡、篾席、棕垫、彩条布等物品,帮助他们御寒过冬。

在地震发生后第一个春节前,四川灾区永久性农房开工,占需要重建的90.5%;到今年2月底,城镇永久性住房开工占需要重建的27.37%。

经过一年的恢复重建,我们欣喜地看到,地震灾区正自觉地将灾后重建工作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成为增强灾区发展后劲和科学发展能力的过程。

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四组受灾村民王全,是这个市“利用农村产权改革推动灾后重建”新思路的第一个践行者和受益者。他出宅基地,对方出资金,联建的房屋各得一半,然后到市房管部门办理权属分割。王全的联建房是在去年7月4日开工的,当年9月底就全部完工,10月份入住。

几天前,我们在王全的新家看到,别墅式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上下共5间卧室,每个卧室都有卫生间,厨房也已经预留好了天然气接入口。客厅里沙发、茶几、液晶电视等家具也一应俱全。

王全感慨地说:“如果没有灾后农房联建政策,这种房子我想也不敢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