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朝鲜外务省声明称不再视日本为六方会谈成员 | 中国争议十多年的燃油税费改革正式启动 |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

2008-12-30 09:11:38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948-1949年间,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爆发的第一次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人称之为独立战争。从那时起,中东地区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不得不承受长期的战乱和动荡所带来的种种苦难。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为约旦河和死海以西一狭长地区,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北邻黎巴嫩,东北接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东邻约旦,南端一角临红海亚喀巴湾,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壤。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岛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会合处,扼三洲、两洋、四海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苏伊士运河是波斯湾各主要产油国经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通往欧美各国的主要通道。该地区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他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这里定居,从事农牧业生产。前1400年希伯来人来到此地,至前1000年前后,犹太人首领大卫统一希伯来部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此后,这里经常受到周边国家和欧洲强国的侵略和统治。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入侵巴勒斯坦,犹太人或被屠杀,或被赶出该地区,流落于世界各地,从此开始了犹太人被驱赶、被屠杀的苦难历程。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迁入,并和当地居民同化。此后,阿拉伯人一直是巴勒斯坦居民的主要成分。在中世纪,流落到欧洲的犹太人由于坚信自己是“神所选择的子民”,执著地信奉犹太教和坚持其生活方式,难以同化于其他民族之中,因此遭到日趋严重的种族迫害。又由于在职业上受到种种限制,他们被迫从事当时最受人鄙视并为基督教所禁止的放债业务。因此有钱的犹太人更加引起基督教徒的反感,决定把犹太人驱逐出境的国家接连不断地出现。自1290年英国颁布驱逐令后,法国也于1306年宣布驱逐犹太人,1881年俄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也开始了。于是,大批犹太人从俄国、东欧各国向外迁徙,移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

  1896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撰写了一本小册子——《犹太国》,成为犹太复国主义的经典。根据《圣经》上关于犹太人将回到耶路撒冷附近的锡安山聚居的记载,他在书中提出了犹太人离开欧洲,创建自己的国家,然后移居到那里去的主张,从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返回耶路撒冷锡安山,创建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处于土耳其控制之下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中东地区也变成了战场。英国向伊斯兰教的统治者侯赛因承诺,允许他们战后建立“阿拉伯国”,以便牵制该地区的土耳其军队。另外,为换取美国犹太人对协约国的支持,还应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使这个目标实现”。战后,迁居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增加,人们开始担心,如此下去,犹太人在数量上要超过阿拉伯人,造成阿拉伯国土被抢占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更促进了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移民。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初,在巴勒斯坦人口中,阿拉伯人为126.9万,其中伊斯兰教徒占3/4,基督教徒占1/4;而犹太人增加到了67.8万人。要求犹太人停止移民的巴勒斯坦人,在犹太人迁入的拓荒区全面发动了暴乱。

  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联合国大会设立了由11个国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并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案,把巴勒斯坦分割成阿拉伯和犹太两个国家;鉴于耶路撒冷及其郊区在宗教上的重要作用,决定由联合国来管理。决议案中,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边界主要是根据两个民族的居住地域,特别是30年代犹太人拓荒地的分布情况为基础研究确定的。根据决议,60多万犹太人获得了从海法到阿会凯隆的海岸地带、适宜农耕的加利利东部、撒马利亚地区北部和未垦的内盖夫地区约1.4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约130万阿拉伯人仅分得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多为丘陵等贫瘠土地;耶路撒冷和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地伯利恒由联合国管理,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所有宗教势力都被排除在外。犹太人对此虽心怀不满,但是仍欢迎分治。毕竟,黑暗的历程快走到了尽头,前面已经出现了黎明的曙光。而阿拉伯国家却对此项决议大加反对。因为犹太人原来在巴勒斯坦仅占有近8%的土地,而根据决议案却获得了55%的领土。而且这些领土原来是属于阿拉伯人的,在此之前1800年间一直是阿拉伯人借以生存的生活空间。

  就在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案的当天,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侯赛因即宣布对犹太人进行圣战,命令全体阿拉伯人于翌日即11月30日进入为期三天的全面罢工。罢工的最后一天,人们觉得如此不足以发泄心中的愤怒,于是激动的人群开始袭击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商店街,焚烧、捣毁了犹太人的商店。暴动的火焰随即蔓延到海法。到了第二年的年初,阿拉伯世界昔日的英雄考古吉率领900名非正规的武装人员从叙利亚边境进入以色列地区,袭击犹太人村庄。考古吉的军队虽然被以色列的装甲部队打回到叙利亚境内,但巴勒斯坦高级委员会的领导人侯赛因率领的1000余名非正规武装人员从另一个方向进入以色列地区,袭击了耶路撒冷以南25公里一带的犹太人村庄,并把以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救世军,组成两个分遣队,分别担任卢德机场(利达机场)和耶路撒冷的守备任务。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男子几乎全被动员了起来,开展游击活动和负责居住地区的警备。

  此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的恐怖活动日益加剧。

  4-5月间,接连不断的恐怖活动逐渐演变成准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哈加纳”组织连续采取了几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

  首先是在耶路撒冷。这个城市被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这两部分又成了犹太区和阿拉伯区。1947年末的时候,大约有10万犹太人居住在新城,只有2500名犹太人在旧城安家。他们的生活物资全靠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公路运来,饮水则靠水泵从特拉维夫以东20公里外的水井中抽取。1948年3月的某一天,犹太人的这条补给线被阿拉伯人切断了!

  必须马上打通“生活补给线”!4月5日夜,“哈加纳”成功地恢复了这条“生命补给线”。伊扎克·拉宾上校受命指挥他的哈雷尔旅,担任特拉维夫——耶路撒冷70公里长的公路警卫任务。为了给城里的犹太人运送物资,拉宾上校带着他的部队实施了名曰“哈雷尔作战”的补给行动。在随后的6天时间里,大约有二三百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往返于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4月18日,阿拉伯人得到了杰宁方面的考克吉军队的增援,向斯科普斯山上的哈达萨医院和希伯来大学及新耶路撒冷方向发起了进攻。哈达萨医院的77名医生、护士被枪杀。4月20日,由350辆卡车组成的“哈加纳”车队从特拉维夫出发,行至耶路撒冷附近的山岳地带时,遭到阿拉伯军队的伏击。该车队在城内部队的增援下,虽然到达了耶路撒冷,但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公路又被阿军切断。

  第二天,增援耶路撒冷的伊扎克·萨德的部队发起了“杰布西”,向耶路撒冷市内的三处阿军阵地展开攻击。但由于阿军炮火猛烈和英军的警告,进攻没有成功。25日,萨德的部队再度发动进攻,并成功地占领了大半个城市,对英军要求其撤离占领区的命令也未加理睬。第二天下午,英军以一个营的兵力把萨德的部队赶回到了斯科普斯山和新耶路撒冷。为再次打通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公路,“哈加纳”总部命令哈雷尔旅和吉瓦蒂旅发动了“马卡比”作战行动。该行动从5月9日开始,至14日攻克拉特伦的阿军阵地,两个城市的公路再次得以通行。

  同时,在萨费德,这个只有1万阿拉伯人、1.5万犹太人居住的小城镇,由于英军驻兵较少,阿拉伯人经常进行恐怖活动。4月15日,英军刚刚从这里撤离,阿拉伯人就立即占领了原英军使用过的楼房、工事和警察署等地。“哈加纳”总部认为要保持与加利利东北部拓荒区的联系,则必须确保萨费德。15日当天,“哈加纳”的一个分遣队就向萨费德的警察署发动了进攻。由于攻击受挫,“哈加纳”总部制定了一个代号“伊夫塔”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决定在占领萨费德周围阿拉伯人的阵地和主要公路的同时,构筑尔后用于对付黎巴嫩和叙利亚两国军队进攻的防御阵地。萨费德正好处于这个防御阵地的重要位置上。该作战任务由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的2个营和1个地区的警卫队担任。28日,英军从东加利利地区撤离完毕。即日,阿隆上校就发动了进攻,至5月1日攻占了萨费德周围的警察署和阿拉伯人村庄。阿隆上校得到1个营的增援后,于5月5日至6日夜,对萨费德实施了夜间进攻,但遭到阿拉伯人的顽强抵抗,攻击没有奏效。5月10日黄昏,阿隆上校的部队冒着倾盆大雨再次发起进攻,在萨费德的大街上与阿拉伯人进行了逐屋争夺战,终于占领了萨费德的重要据点。阿拉伯人被迫撤离了这个小镇。

  在此之前的2月9日,阿拉伯联盟(包括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外约旦、也门)在开罗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坚决阻止建立以色列国家的决议。在同年4月16日的贝鲁特会议上,阿盟又决定英军撤离后出兵巴勒斯坦。4月25日,外约旦的阿卜杜拉国王和其他领导人在安曼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不惜诉诸于武力。

  阻止联合国分治决议案的执行。

  时钟走到了1948年5月14日,这是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日期。在这一天,英军全部撤离巴勒斯坦地区。同一天,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宣布,一个犹太人日夜盼望的独立国家成立了。11分钟后,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国。3天后,与美国处于冷战状态下的苏联,为了争夺中东地区的霸权,也承认了以色列国。15日凌晨,数万阿拉伯国家军队高呼着消灭以色列的口号,从不同的方向进入以色列的领土,试图扼杀刚建立的以色列国。巴勒斯坦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之初,阿拉伯国家参战兵力为4.2万人。其中考克吉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为5500人,侯赛因指挥的救世军5000人,黎巴嫩军2000人,叙利亚军5000人,外约旦军7500人,埃及军5000人,伊拉克军约1万人,沙特阿拉伯军2个连。但由于其内部对立和争夺领导权,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5月15日,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组建联军总司令部的计划遭到失败。但战争已在眼前,外约旦的阿卜杜拉国王匆匆忙忙当上了战区的阿军总司令。叙利亚和埃及对此感到不满。各国间拟不出一个具有实质性的联合作战计划,只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各自为战了。

  阿拉伯军队分成三路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军队从南面,外约旦和伊拉克的军队从东面,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从东北和北面进入以色列。除北路阿军遭到以色列军队的顽强阻击外,南路阿军攻占了贝尔谢巴,并进逼以色列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东路阿军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几乎把以色列占领区拦腰切断。

  面对陷入战火的巴勒斯坦,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向联合国提交了停火决议案,并于5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阿拉伯联盟最初拒绝停火,但到6月1日又表示同意。

  以色列早就盼望着这次停火机会了。战争初期,以军前身“哈加纳”等武装部队(共3万人)虽顽强抵抗,但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以色列最大限度地利用了6月11日-7月9日这四个星期的停火机会,加紧扩编,调整部署,统一指挥,争取美国的财政援助,为尔后的战争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积极扩充兵员。经过三个星期的战争,开战时完成训练的士兵,大约损失近一半。要想保护住这个新生的国家,必须确保兵员和武器、弹药、粮食的补充。以色列政府下令召集35岁以下的男子和36-38岁的男女服现役,并动员4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其次,利用这次停火,以色列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大量采购武器、弹药,并在这次停火即将结束时,组建成了以色列的空军部队。不久,海军也诞生了。同时设立新军区,将国防军编成4个军区,明确各军区所分担的作战地域。对以色列来说,这次停火的最大成果就是肃清了过去非正规军的色彩而实现了国防军的真正统一,形成了国防军陆、海、空三军体制。本·古里安担任了国防军的总司令,总参谋长为雅科夫·多利准将。30岁的伊加尔·雅丁担任作战部长,35岁的哈依姆·拉多金准将和27岁的莫德凯·莱蒙中校分别就任空军司令和海军司令。国家已经转入了战时体制,国防军也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并进行了整顿。开战以来,以色列始终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现在该是以色列主动出击的时候了!

  从7月9日至18日,针对阿拉伯国家各自为战的情况,以军最高司令部为夺取戈兰和加利利地区的战略要地,制定了四个作战计划,旨在占领通往耶路撒冷的公路,夺占耶路撒冷旧城,并击退叙军和加利利地区的考克吉军队。

  第一个作战计划针对中央战线,取名“丹尼”行动。旨在加强特拉维夫的阵地,夺回通往耶路撒冷的公路。由隆上校指挥的3个旅向特拉维夫以东数公里的阿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在第一线地域大规模使用了自行火炮、装甲输送车辆和吉普车。以及首次使用空军支援作战,对利达和腊姆拉进行了轰炸。虽然以军在指挥、通信联络的保障和后方支援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步兵在装甲部队的配合下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尤其是达扬少校指挥的第89突击营出色地完成了占领机场的任务。在加利利方向的作战也按计划完成了。

  第二个作战计划针对叙利亚战线,旨在占领叙军阵地。在这个战线上,作战双方均利用停火机会密谋策划,准备发动新的进攻。7月9日黄昏,1个旅的以色列部队分四路向太巴列湖以北约旦河流域30公里正面的叙军桥头阵地发起进攻,结果由于兵力分散,缺少预备队的支援,进攻没有形成重点等缺陷,不得不无功而返。

  第三个作战计划针对中加利利地区,取名“迪凯尔”行动,旨在击退拿撒勒地区和加利利北部的考古吉军队。卡梅尔上校指挥他的2个营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机动战斗,顺利达到了占领拿撒勒的作战目标。

  第四个作战计划针对耶路撒冷旧城,旨在占领旧城,切断阿拉伯人至新城的道路。为9日夜命令“伊尔贡”部队和耶路撒冷地区防御部队发起进攻,但遭到阿拉伯军队的顽强抵抗,没能突破旧城城墙,在锡安门附近被击退。

  鉴于战争不断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7月15日通过了命令式的要求,要求双方各国政府发布停火令的决议案。18日17时30分,停火生效。联合国大会任命的停火监督委员会主席伯纳多特伯爵带着他的300名英、法、比利时军官和10名瑞典军官,以及18架飞机、4艘舰船和一批机械化部队来到巴勒斯坦。这位瑞典红十字会主席希望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建立他的功勋,却未曾想,踏上这片土地还不到一个月,就在耶路撒冷被以色列非正规军“斯特恩帮”的分裂派成员暗杀了。美国黑人拉尔夫·本奇博士后来扮演了这个角色。

  这第二次停火从7月18日开始,没有规定停火期限。以色列再次利用这次绝好时机,一方面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在以色列的各港口,每天都有大量的飞机、火炮、弹药等军需物资运达。陆军开始装备购自法国的“霍奇基斯”坦克,这是以色列陆军历史上的第一辆坦克。同时,大批的志愿人员来到以色列,为以色列的海、空军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以色列领导人感到自己的羽翼已经丰满。陆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阿拉伯军队,海、空军的实力也大大加强,可以与阿军一决高下。再次攻击的时刻到了!

  10月1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了埃及军的阿里什机场和基地。紧接着,以军4个装甲旅在炮兵协同下,夺取了胡莱卡特、贝尔谢巴和阿什杜德,打通了特拉维夫至内盖夫沙漠移民区的道路,切断了埃军的退路。随后,以军总参谋部决定进兵北加利利山区,实施“希拉姆”行动,击退考克吉军队,占领北加利利。10月28日下午,以空军首次集中使用,为消灭北加利利地区的考克吉军队进行航空火力准备。地面部队在黄昏发起攻击,于三天后占领了主要目标。

  至此,以色列基本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以后的几个月时间,是在断断续续的进攻、谈判和停战中度过的。11月中旬,埃军从加沙地区进入内盖夫沙漠,12月初对以军阵地发起进攻。以色列空军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的机场,大部分埃军飞机在起飞前即被摧毁,以军掌握了制空权。12月22日,以军地面部队在空军强大火力支援下,对加沙地区的埃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然而,正当以军节节胜利之时,英国向以色列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以军从埃及领土上撤出。埃及也于1949年1月7日提出停战要求。以色列同意了,双方停止了战斗。2月24日,双方在罗得岛签订停战协定。3月23日和4月3日,黎巴嫩和约旦也分别与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定。叙利亚迟迟不愿与以色列停战,直到7月20日,停火才得以最后实现。

  停战生效时,双方军队的实际控制线被划定为停火线。耶路撒冷,这个世界著名的古城,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圣地,被一分为二。以色列占领了新城,1950年宣布定为首都。约旦占据了旧城。中间设置了无人地带,一般人被严格禁止出入其间。

  这场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战争给这个地区留下了一条不合理的停火线,它进一步加深了阿以之间的对立,并且酿成了新的问题。以色列在战争中夺占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占领了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以外的巴勒斯坦大部地区,其中包括分治决议划归阿拉伯国的约6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从而使近百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阿拉伯难民外流问题和阿拉伯民族的愤怒。这就为后来再次爆发冲突留下了隐患,中东被拖进了接连不断的战争中。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