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中共十八大预示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2012-11-11 17:57:0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中共十八大报告用一系列表述勾勒了未来数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观察人士认为,这些表述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出现重大变化,一个重要特征是将从过去10年平均10.7%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两位数以下的中速增长。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为此提出了“倍增目标”,即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中国经济只需年均增速达到7%,就能够实现。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将2011年至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多年来的最低值7%。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已从前些年连续的8%调整为7.5%。

“设定这样的发展目标,向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主动减速的信号,表明未来中国将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

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1.5倍,达到47.2万亿元。然而,中国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一些十八大代表认为,中国调整经济增速,既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也有自身加快结构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的考虑。

十八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很快过去,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等新问题接踵而来,这些因素令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代表们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深层次变化,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局面短期内难有转机,靠外部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对中国来说难以为继。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其中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占105.5%,而外需的作用是负5.5%。国内需求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新阶段,发展的内涵已出现新变化。

“以往我们发展是为了消除短缺,而现在相当多行业在现有产业层次上已没有新的发展空间,一些行业还出现产能过剩。现在发展的概念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十八大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就表明,中国经济本身已到了转型攻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模式将发生改变。

“中国经济增速正从昔日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期转入中速增长期。”十八大代表、位列世界500强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对记者说。

他认为,快速增长期中国的经济体量基数小,而中速增长期的基数大。基数越大,增长难度也越大。“10年前GDP总量为10万亿元,增长10%也就是新增1万亿元的规模;而现在GDP总量接近50万亿元,增长8%就是4万亿元”。

对于外界有关中国经济可能会“硬着陆”、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担心,一些代表指出,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中国依然有着广阔的内需市场空间,正在加快推进的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增长动力。

“中国幅员辽阔,内需市场、投资市场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北京有全球最拥挤的地铁,各地要求建支线机场,高铁建设正在恢复等,单是农村城镇化就有约300亿平方米的房子需要改造,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宋志平说。

对于习惯于高速增长的地方官员和企业家们来说,适应新的中速增长模式、把更多精力放在转型调整之上,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共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注意加以引导。

“无疑十八大将引领中国进入大调整、大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必须转向以内需为主的模式,现在必须更加关注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保障能力。”十八大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明星说。

中速增长预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未来会更加注重稳定性、协调性。李扬说,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翻一番指标的同时,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尤其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向外界表明未来发展将更趋向均衡和可持续,更关注增进人民福祉。

分析人士认为,7%的增速其实并不低,保持这一增速对世界意义重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市场需求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走出阴霾的最重要推动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鲍泰利说。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中速 中共 经济增速 中国的发展 经济形势

精彩热图

遣返13名台湾嫌犯和通缉犯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