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1/3谣言”从何而来

2013-06-27 09:08:35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1/3有谣言”与“1/3是谣言”,意思相同吗?近日,一家报纸的头版标题因表述不准确引发热议,给出了一道现实版的语义辨析题。

“微博热点1/3是谣言”——乍一看,挺吸引人。阅读具体内容,方才知晓,报道依据的中国社科院25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以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个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为研究对象,指出“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禽流感事件中出现谣言,自然不能说禽流感事件“是”谣言,该媒体对社科院报告的解读无疑出现了偏差。

报道的是有关谣言的研究,信息却出现失真,这既让人感到遗憾,也不能不令人警思。虽然技术性的失误在所难免,但一个小小的例子,显示出在大众传播时代话语权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力,更提醒我们应该慎用、善用这样的话语权。

近年来,在传播格局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眼球”、“点击”成为争夺对象。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求新求快是大势所趋,求奇求特也难免出现,甚至为了哗众取宠,不惜以偏概全、以假乱真。断章取义的假新闻、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莫不产生于这样的土壤。

然而,传媒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其报道能使个人或事件获得关注,具有地位赋予功能。因此,即便是在一个简单的表述中,也应该更多地问一问:是否理解有误?会否出现歧义?每一次新闻失实都不容小觑,因为它是以公众的信任为代价的,消解的是公信力,而这恰是媒体生存的根基。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曾说,“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作出激烈的本能反应”。不难发现,此次社科院蓝皮书被误读事件,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微博,辟谣的主战场也在微博。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每天既忙于“解码”,也可随时随地进行“编码”。面对纷繁复杂的传播流、置身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机构尚难以避免坠入信息失真的陷阱,作为个体,就更不能不谨小慎微。在这个意义上,小小指尖上每一次转发或评论,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话语责任”。

俗话说,“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无论有意还是无心,谣言生产的成本要远低于谣言澄清的成本。失真最怕认真,信息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自觉做真相的防火墙,让信息时代更成为信任时代。

编辑: 于熙 标签: 微博 点击 眼球 编码 公众舆论
 
 
 

焦点图片

英男子所购香蕉中爬出数百只蜘蛛 或为致命游蛛

逗趣!美动物园小熊猫雪中嬉闹打滚(组图)

地下宝库!世界各地难得一见的神秘石窟(组图)

经典科幻电影中的虫洞与时空旅行(组图)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令人窒息的疯狂冒险行为:挑战人类极限

动物宝宝摄影尽显呆萌可爱(组图)

河南洛阳北魏大墓确认是帝陵 已遭严重破坏(图)

内蒙古草原出土的1500年前北魏贵族漆棺开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