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1999年,新中国先后进行了13次国庆阅兵。
从1949年到1959年,每年10月1日都要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对国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后来,因“文革”影响等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恢复了国庆阅兵。至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又相隔了15年。
13次大阅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9年,先后进行了11次大阅兵;第二阶段是1984年,举行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第三阶段是1999年,举行国庆50周年大阅兵。
三个阶段的大阅兵,充分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开国大典阅兵式,阅兵部队装备是“万国造”;1959年,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1984年,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核武器首次亮相;1999年,新装备占90%以上,是我军历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庆阅兵。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举行的。
这次阅兵专门制订了《阅兵典礼方案》,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程序组织阅兵。阅兵式在静态下举行,受阅部队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中举行,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一阅兵路线延续至今。
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共1.64万余人。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
受阅部队装备主要是缴获的杂牌武器,包括日式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97式中型坦克、37毫米和75毫米高射炮,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轮式装甲车、P-51战斗机,英式“蚊”式轰炸机等。
阅兵历时2个半小时,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武装力量的强大阵容。
1950年:国庆1周年阅兵
1950年国庆阅兵,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部队。
受阅部队共24209人。受阅武器为各种火炮8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78辆,军马2899匹,飞机28架。
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部队后,宣读了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和民兵的命令,随后进行了武装部队的分列式检阅。
阅兵分列式以空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学员为先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步兵和骑兵部队,空军空中梯队的各种战机在步兵进入天安门广场时临空,形成了立体阅兵的场面。
阅兵时间为1小时20分。
1951年:国庆2周年阅兵
1951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共13348人。受阅武器为各种火炮12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92辆,军马1104匹,飞机148架。
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的是军事学院的学员,接着是高级步兵学校、战车学校、炮兵学校、海军学校、航空学校的学员。然后是伞兵部队、步兵部队、民兵大队、骑兵部队。最后是炮兵部队、摩托化步兵、装甲兵。当重型坦克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空军的各式战机一批批凌空而过,把阅兵推向了高潮。
1952年:国庆3周年阅兵
1952年国庆阅兵,历时1小时05分。受阅部队共组成57个地面方队、9个空中梯队,共11300人。受阅武器装备为各种火炮112门,坦克、自行火炮99辆,装甲车16辆,汽车156辆,三轮摩托车160辆,军马1104匹,飞机153架。
1953年:国庆4周年阅兵
1953年国庆阅兵,受阅地面方队48个,共10038人。受阅武器为各种火炮144门,坦克、自行火炮67辆,汽车168辆,三轮摩托车165辆,军马770匹,飞机96架。
阅兵分列式开始后,步兵方队依次通过,空中梯队的轰炸机、战斗机群凌空而过。军乐团最后列队走过检阅台。
1954年:国庆5周年阅兵
1954年国庆阅兵,国防部长彭德怀检阅了部队。
受阅部队包括地面方队38个、4个空中梯队,共10384人。
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苏式的,包括M-42式120毫米迫击炮、57毫米防坦克炮、76.2毫米加农炮、M-38式122毫米榴弹炮、M-37式152加农榴弹炮、M-13式火箭炮、85毫米高射炮、M-39式37毫米高射炮,T-34中型坦克、NC-2重型坦克、CY-122式122毫米自行火炮,杜-4重型轰炸机、杜-2轻型轰炸机、米格-15比斯歼击机等,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国大典受阅部队主要由陆军组成,海军和空军只是象征性的。国庆5周年,受阅部队由陆海空诸军兵种编成,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