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在记忆最深处:退伍老兵日记中的国庆阅兵[图]
[ 2009-08-28 13:54 ]

(1984年5月22日,星期二,多云)“久已闻名的‘阅兵村’终于出现,新铺的方块水泥路,排排整齐一致的帐篷和新架设的水泥线杆上的崭新路灯给人一种大方美观的感觉。机场北侧几公里长的“阅兵村”像一座小城,形成一种阅兵要高标准、一切都整齐划一的浓厚氛围。”(王晓辉日记)

在记忆最深处:退伍老兵日记中的国庆阅兵[图]

宣化炮院“苏宁队”学员经过,王晓辉不禁回忆起自己当年在这条林阴路上训练的情景。

在记忆最深处:退伍老兵日记中的国庆阅兵[图]

虽然参加阅兵仪式已过25年,王晓辉踢起正步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我们站在宣化炮院院史馆前的操场上,25年前的5月22日,王晓辉和所有的受阅人员就是在这里誓师出发,开往北京沙河机场“阅兵村”,一直在那里训练,直到阅兵完毕。

“我们住在‘阅兵村’第三村。到了六七月份,北京的天气真是热啊!地表温度至少有45摄氏度以上。热得没办法,队里弄来好多冰块。第一天,第二天,冰块都被一抢而空。第三天,没人要了。温度太高,冰块化了后,帐篷里完全就是个‘桑拿房’!”王晓辉回忆说。

王晓辉当年正好26岁,在阅兵方队里算是年龄比较大的。这群平均年龄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在“阅兵村”里度过了一段终生难忘的日子。正值酷暑,他们穿着长袖衣服、短裤和半腰皮靴,每天一练就是十三四个小时,一天下来,身上都结满了汗碱,很多人都曾累得尿血。

他们训练的时候,不舍得穿黑皮鞋,几双翻毛鞋都踢成了“平板鞋”。第一次到天安门前预演,大家才穿上新皮鞋。没想到,这一穿就出了问题。天安门广场是由青石板铺的,新皮鞋鞋底都略鼓,这一踢下去,抓地不牢,大家的身体都稳不住,排面变得歪歪扭扭起来。方队马上调整训练方式,要求参训人员平时就要把新鞋穿旧,确保抓地稳固。

“那时候,‘阅兵村’成天都放着乐曲,营造浓厚的阅兵氛围。我们连上厕所都踩着鼓点!”大家心里都紧绷着,生怕细节上出现一点点失误。在这种极其紧张心理氛围里,对亲人的思念既是压力的舒缓,也是情感的宣泄。王晓辉和远在东北的妻子只能通过信件传递彼此的挂牵。一封信,要经过一周才能抵达。即使这样,也使这些年轻官兵得到很大的宽慰。

(1984年10月1日,星期一,晴)“今天是最光荣、最幸福、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一天!作为三军将士的代表,我在万名受阅大军的行列,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王晓辉日记)

1984年10月1日1时30分,王晓辉心情激动,提前半小时就起床了。他在日记里记录,早餐:火腿罐头、鸡蛋、面包、香肠和巧克力。着装:全新,裤子右口袋装手帕,左口袋装手纸;上衣右口袋装药。

3点30分,受阅人员乘车出发。10点整,阅兵开始。走在第八排面中间位置的王晓辉已经不再紧张,沉着冷静地完成了重复几个月的动作。邓小平同志乘坐着敞篷车经过炮兵学院方队时,用带着四川方言的口音朗声说:“同志们好!”王晓辉笑着回忆说:小平同志说的这个“好”字是类似“低C”音的,大家马上顺着他的音调大声答:“首长好!”

阅兵结束后,王晓辉毕业留校,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员,后来当过战术教研室副主任。1997年,王晓辉转业到南京。几年前,他来到北京,担任荣宝集团的总经理,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25年前的阅兵记忆,已经深刻地烙刻在王晓辉的生命年轮里。今天,我们在他的眉宇间,在他一举一动中,依然能够读出一些军人特有的东西。

编辑:宁波 来源:解放军画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