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中国民主的发展方位 前瞻政治体制改革图景
[ 2009-08-27 16:11 ]

政治建设积累五大经验

这三十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全国上下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经验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有着历史合法性。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现实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善于总揽全局、有效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为社会生活的中坚力量,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不断进步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正在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种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同时存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种社会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政治领导核心,社会就难以平稳、顺利地转换和过渡。中国共产党由于它历史的贡献和现实能力,就是这样一个得到全国各族人民认可的政治核心。

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生活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对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验二,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政体和政党制度。

作为我国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便利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民主,就必须坚持这些基本政治制度,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的政体模式。

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政治”是他们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的产物,与中国国情有着区别。如果简单地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实行立法、行政、司法平行设置,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政体就会改变,人民权力高于一切就会发生变化。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结果,也是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应当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而不能简单地仿效西方的多党制。其实,即使是在西方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政体和政党制度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如“三权分立”只是在美国较为典型,而其他国家并非都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所以,在中国发展民主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体和政党制度。

经验三,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发展目标模式和实现道路。

在当代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经济结构不完善程度的制约,民主的发展进程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首先,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高,不可避免地制约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和民主素质以及民主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其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熟和完善起来。由于现阶段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和不完善,影响着社会成员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民主机制的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只能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中国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模式,从实际出发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开拓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道路。

经验四,实事求是地吸收西方民主的合理做法。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民主作为一种与封建专制相对立的政治制度,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共同具有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一般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在经济上应当学习资本主义某些合理经验一样,在政治上也应当学习资本主义民主中某些具有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从政体的层面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在性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但它们都是代议制却是相同的,因而,代议制中的某些做法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譬如选举制度中某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权力设置和权力监督中的某些有益成果。从民主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上看,共性就更多了。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整套现代民主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其中有许多人类文明共同成果。譬如法治的原则及其成果、新闻监督的某些形式,有许多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经验五,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基础,始终注意维护政治稳定。

我国新时期的改革实践昭示,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改革,必须遵循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规律,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再不失时机地展开政治体制改革;在进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继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并使之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应当注意维护稳定。一般地说,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最终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它总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如果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因为:一是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时期的矛盾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二是政治参与过当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极其广泛的社会动员过程,它把亿万人民群众引导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来。在这场变革中,社会成员有着自己不同的利益要求,但是,人们的利益要求不可能都得到实现,于是就产生了社会挫折感,形成人们的政治参与要求。譬如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作补充的分配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多样化,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多元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情况下。不良的政治要求就容易引发政治动乱,影响社会的稳定。

发展民主的过程容易引发某些不稳定因素,易陷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不稳定”的两难境地。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