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连续6年亲历大典 7旬老人称焰火晚会最难忘
[ 2009-08-27 13:53 ]

怀揣鸡蛋走向天安门

1949年9月30日。

下课铃声就要响起来了,北京市汇文中学高一年级17岁的杨广义和同学们开始整理书包,准备放学回家。这时,一位校领导走进教室,示意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说有重要的事宣布。

“同学们,明天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刻,要在咱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大家想不想参加啊!”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沸腾了。“想!”“太好啦!”“老师,请让我去吧!”几乎都是扯着嗓子喊,生怕老师听不到。

1949年10月1日上午8:30,怀揣姐姐早已煮好的5个鸡蛋,杨广义来到学校集合。他发现,每一个人都与以往不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干净的衣服,别着校徽,有些人还特意买了新鞋新衣穿来。

9:00,包括杨广义在内的2000名北京市汇文中学的师生,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开始徒步从崇文门内的学校走向天安门。队伍最前一排打着巨大的写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红底黄字条幅,十分抢眼。接着,就是写有“北京汇文中学”的校旗。大家齐唱着洪亮的“解放区的天”,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北京街头。

顺着崇文门走到东单,再从东单往西走,就到了天安门。

两轮摩托车起了大作用

9:30,北京汇文中学的2000名师生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用白线画好的每一个方格正好可以容纳一个单位。广场周围,有很多临时搭建的简易厕所。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多的单位,谁来管理和安排每个单位呢?”杨广义站在游行队伍里正在纳闷时,发现广场上有不少骑着两轮摩托车的通信员,他们不停地穿梭在游行队伍中,不仅负责安排场地,还负责及时把现场的情况向总指挥处汇总。

杨广义老人回忆说:“开国大典上,这两轮的摩托车就相当于现在的手机,作用相当大。它在广场上起到了一个及时报信与对外沟通的作用。”

每年都有新的亮点

自开国大典后,杨广义老人又幸运地参加了1950年—1954年的国庆大典。每一次他都作为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亲历现场。

“我们一般都是在早上5点集合,然后进场等待10点钟的检阅。”杨广义老人回忆说,那时,每一年大家都热切盼望着十一国庆大典,因为那不仅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更是感官的超级享受。

在杨广义老人的记忆中,1950年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1900匹白色骏马以6路纵队通过广场,公安部队首次受阅。1951年,首次出现了由华北老解放区民兵模范和代表组成的民兵方队,伞兵部队、探照灯部队首次受阅,喷气式飞机首次受阅,告别了以往螺旋桨飞机受阅的历史。 1952年,徒步方队前面增加了高举“八一”军旗的“仪仗兵”,3500名青年男女,抬着一个大标语牌,上面写着毛主席的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3年,各种口径的大炮组成规模庞大的方阵引人注目,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是苏联制造的“卡秋莎”火箭炮。1954年,人们称为“活动火力堡垒”的巨大坦克通过了广场……

“总之,每一年的国庆都有亮点,国庆大典越来越热闹,花样不断翻新。”

焰火晚会最热闹

在杨广义老人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有每年国庆大典的焰火晚会。

“每年的国庆大典后,晚上的焰火晚会最热闹了。焰火缤纷四射,灯光彩旗装扮整个广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载歌载舞,又唱又跳。”杨广义老人说,他们一般都是彻夜不眠的,跳得实在太累了,就在路边的地上睡一会儿,醒来再跳。

“而且,集体舞在每年的国庆都有翻新,大家边跳边学,其乐无穷。”

后来,杨广义老人在天津就读于河北医学院,1957年被分配到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内科当大夫,直到1993年退休。老人说,每一次国庆大典他都非常关注。特别是在电视上看到国庆大典的片段时,都会感觉身临其境,激动万千。

昨天,杨广义老人还特意就“忆60年前参加开国大典盛况”写了一首诗《祖国万岁》,诗中写道:“开国大典,亲临其境。五星红旗,冉冉升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赫然站起,昂首挺胸。东方巨龙,从此腾飞。再铸辉煌,再展雄风。华夏大地,河山锦绣。祖国美好,祖国万岁!”

编辑:宁波 来源:燕赵晚报(杨琨 珊佳 孔维博)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