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讲述当年往事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1977年10月1日,数十万群众欢聚天安门广场,欢庆共和国的第28个生日。广场上几十个圆圈舞群随歌起舞,奏响人们内心对新时代无限期望的欢歌。当年的人群中,身高1米78、模样帅气的王萌,在礼花的映照下格外激动。时隔32年,川籍退伍军人王萌讲述了自己当年的国庆记忆。
爱好文艺 受命加入国庆舞蹈队
1976年12月,年轻的王萌和500多名青年一起应征入伍,从巴中来到
北京,成为总后勤部的一名战士。没有读过高中的王萌做事认真、训练刻苦,很快就脱颖而出,被
领导任命为理论辅导员。同时,入伍前就爱好唱唱跳跳的王萌还是团委宣传委员和文艺宣传队的队员。
1977年8月,王萌接到命令:参加国庆夜天安门广场联欢会舞蹈队。“大概是我个子高,长得也不算丑吧,哈哈!”王萌笑着回忆道。于是,他和另一名从上千战士里挑出来的
朝鲜族战友,来到了总后勤部大院投入了训练。到了训练地,他们才知道,这次舞蹈将会是男女兵合作完成,女兵都是从总后勤部所属医院挑选出来的年轻护士,小伙子们对此都满怀期待。
跳交谊舞 不知舞伴姓甚名谁
第一次跳起活泼、奔放的交谊舞,王萌和队友们都十分兴奋。“但是久了就很枯燥了,因为没有舞伴、没有音乐,每天都只是重复的练动作、练节奏。”原来,男兵、女兵在前期都是分开训练的,“跳了半个月也不知道舞伴在哪儿呢!”王萌说道。
到了合练这天,问题来了:交谊舞要求男女双方要牵手。“不牵,坚决不牵!”一开始大家以为只有女兵会有畏难情绪,哪知男兵也不同意。身为军人的他们,因为牵手的问题,第一次“抗命”。僵持了好久,上级火了,在高音喇叭里大吼:“男兵牵住女兵,女兵牵住男兵,主动牵,必须牵,这是命令!”终于,队员们作出了小小的让步,用手背挨手背的方法,制造一种“牵手”假象,才好不容易开始了训练。
不过,假牵手让双方需要配合的舞蹈动作根本无法完成。领导经过商议,决定男女双方各持一束鲜花,用鲜花作“媒介”,给双方搭建一座“桥梁”。有了支撑点,这才解决了问题。“不过从训练一直到国庆演出,男女兵害羞得连一句话都没说过,姓甚名谁、在哪儿工作什么都不知道。”王萌饶有兴趣地回忆着这段单纯有趣的经历。
观看礼花 心脏都快跳出胸膛
国庆当天,王萌和队友们穿上早早就熨烫好的军装,集合来到天安门附近做准备。夜幕落下,庆典正式开始,五彩焰火腾上半空,照亮了北京的夜空。王萌和战友们看得目瞪口呆。因为极度兴奋,心脏都快跳出了胸膛。部队有命令,他们是不能大吼大叫的,“对于从边区走出来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样大型的表演,那种激动之情可以说是内心在狂吼啊!”
群众联欢跟着开始,王萌和队友们起身舞蹈,投入了这一次特殊的表演中。舞曲有《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运动员进行曲》等三首,“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音乐呢!”说着,王萌哼起了当年的舞曲,双手还随着节奏不停地摆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那时候大家都在一心二用,一不小心碰到女兵的手啊、胳膊啊,不过哪儿有功夫去在意呢!”王萌笑着说道。
就这样,广场的人们跳了不知多久,仍不知疲倦、不知劳累,反而越跳越兴奋,在北京秋天的丝丝凉意中,竟也跳得浑身是汗。
“那天的舞蹈,舞出了中国人对新生活的向往,也舞出了青春在我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就好像是当天的焰火照亮了他的双眸,王萌的双眼仍然映照着北京天空的五彩斑斓,映照着一个退伍军人一生最美丽的一支舞蹈。
编辑:邓京荆 董淼 来源:华西都市报(记者 蔡宇 邓宇 实习记者 汪未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