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世界的“中国观”:感受中国温度
[ 2009-08-20 11:11 ]

世界的“中国观”:感受中国温度

200847,巴黎上千名中国留学生自发组织保护北京奥运圣火。这场全球行动很大程度上令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感受中国温度

316,纽约时报广场南端的8块大屏幕播放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将京剧艺术近距离呈现在纽约市民面前。(《南方周末》资料图)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那些在海外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中国人,无论他们现在的国籍是哪里,无论他们从事着何种职业,无论他们身处哪个大洲,他们每时每刻都以自己的黄皮肤感受着独特的温度。

事实上,他们感受到的温度,就是世界对中国这两个字的温度。

1949-1979你们好像是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的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收到了大量来自美国各地的信件,有人策反,希望中国代表团大使投奔自由世界;也有人说中国很大很可爱;还有人在信封里夹带几十美元,说知道你们比较穷,所以送你们一些钱,希望你们过个愉快的周末吧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外交官就是鸭子,对国家地位是最敏感的。上世纪60年代初,二十出头的吴建民刚刚开始自己的外交生涯。这位后来的中国驻法大使,第一次申请赴法签证时被拒签了。

甚至,他作为中国代表前往塞内加尔参加西非学生总会代表大会时,也被扣留在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长达48小时,最后被遣返。他们认为我们是来煽动造反的,是危险分子。吴建民对本报记者说。

彼时,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新中国同时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冷遇。直到亚非拉第三世界弟兄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世界才终于开始敞开面对中国这两个字。

胜利的喜悦提前了一年——秘密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和毛泽东会面时原本乐观估计,要到1972年的27届联大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于是,三十余人的中国代表团匆忙组建,在一个月内就飞往纽约。

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吴妙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他们抵达纽约后,所住宾馆的服务员对他们说:你们好像是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的,但你们看起来都很善良。”“那时的美国人只知道中国有孔子,有古董,饮食不错,有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女人缠小脚、男人穿马褂上。吴妙发说,但他们还知道中国爆炸了原子弹,文化大革命让父子成仇、教授自杀。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会议上批美帝,更批苏修,演讲往往非常叫座。工作之余,外交官们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散步时,人们总要向这些来自红色中国的人亲切问候,嗨,在纽约过得还愉快吗?那几年,代表团收到了大量来自美国各地的信件,有人策反,希望中国代表团大使投奔自由世界;也有人说中国很大很可爱;还有人在信封里夹带几十美元,说:知道你们比较穷,所以送你们一些钱,希望你们过个愉快的周末吧。

不过那时,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日趋冰冻。前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一秘李同成对本报记者说,1975年他在驻苏联使馆工作时,使馆曾经试图组织一场宴会,向那些为使馆服务的工人阶级朋友们表示感谢,包括暖气工、水电工等等。

使馆准备了六十多人的丰盛食物,但最终,已经接受请柬的客人们无一前来,原因是他们接到了上面的命令。其实我们私下还是挺友好的,不谈政治。李同成说,当然,也能感觉到,他们觉得我们弄文化大革命简直是胡来。

1971年之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仅有64个,而到1979年中美建交之时,建交的国家数达到了119个。

1979-1997和国家一起成长

当周成刚坐商务舱到世界各地出差或旅游时,已经离开澳大利亚多年的他,还依然会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悉尼锯木板做苦力的日子。我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和这个国家一起成长。他说。

新东方教育集团副总裁周成刚,1995年刚到澳大利亚留学。有一天他在公园里坐着,一个当地人从身边走过,踢了他两脚。倒是踢得也不重。尽管这两脚让周成刚感到很不舒服,但他也没有办法可能是这地方不能坐,咱们触犯了人家的规矩吧。

某种程度上,当世界接纳了开放的中国后,隐约而至的冲突,必然将取代初见时的热情招呼。去澳洲的华人越来越多,华人生存能力强,不可避免要抢当地人的工作机会,抬高当地房价,甚至逃税、打黑工,难免让当地人有些看法吧……有时候去租房,房东都不给中国人租!因为中国人天天烧菜,会把油烟机熏坏。

周成刚对记者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世界整体上对中国建设现代化持怀疑态度。吴建民说,“一九八九年后,苏东剧变,原先由于共同应付苏联而搁置的误解和偏见就大大爆发了,甚至出现了中国经济崩溃论,称中国改革完蛋了。

1995年来到美国新泽西州Morristown的初二学生任贝贝的经历,或许能成为偏见的注脚。我的英语老师竟然很严肃地问我,是不是在中国吃不饱饭。她说,还有历史老师,他看了我带来的春晚录像带,居然问我说,中国的男人不是应该穿马褂的吗?一位在美国的留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爸爸一起去看望移民多年的婶婶时,婶婶居然上街买肯德基招待他们,而且说:这些不健康的东西我们平时都不吃,就是因为你们来了……”“她总觉得肯定比我们生活得强,听说中国有什么了都挺吃惊。这位留学生说。

十几年后,当周成刚坐商务舱到世界各地出差或旅游时,还依然会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悉尼锯木板做苦力的日子。我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和这个国家一起成长。他对本报记者说。

很多时候,这种成长意味着忍受偏见,但更多的时候,成长着的,是世界对中国的实力的认知。而正是这种成长的感觉,促使许多在国外的中国人,选择了回到中国。

任贝贝已经加入美国国籍,但她依然辞去了在纽约金融公司的工作,去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担任著名节目《摩天轮》的主持人。她记得2006年在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看了一场中国特色的演出,她的在美国长大、只有10岁的表妹在听完《二泉映月》后拉着任贝贝大喊: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的音乐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