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中共更成熟自信融入国际社会 形象开明开放
[ 2009-08-20 11:10 ]

中共更成熟自信融入国际社会 形象开明开放

    资料图:20049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副主席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会见出席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的代表。   满会乔 摄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2009年6月,至少有十个以上国家的政党代表团来华访问,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出访埃及、西班牙、约旦和蒙古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访问越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政党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今年初向媒体介绍说,截至二00八年底,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一百六十多个国家的五百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友好交往及联系,一个以各国主流政党和政党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为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

时殷弘说,六十年前,中共成为中国的执政党。从此之后,政党外交就在中国的整体外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当时,面对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这一复杂形势,中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对外政策。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国家关系首先通过党际交往渠道拓展,党的对外工作在推动中国同社会主义各国开展友好合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九五六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执政以来的首次党代会——中共八大,五十六个国家的政党派团来贺。毛泽东在大会上豪迈地宣告: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共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和交往对象,都进行了重大调整。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被确立为党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九八四年五月,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率团访华,中共领导人在接待勃兰特时首次提出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使中共同西欧社会党的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中国共产党与西欧的左、中、右翼各类政党都保持着各种形式的交往关系。

王家瑞曾向媒体表示,政党外交发挥全天候对话柔性外交人脉联系等独特优势,在一些双边关系出现困难或面临突破的关键时刻,积极沟通,多方配合,为推动解决问题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的建立。前些年,在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两国政党之间始终保持着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为了推动两国关系难题的解决,两国执政党于二00四年三月建立交流机制,通过党际交往的渠道,推动两国关系逐渐回暖。

在今年二月举行的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上,日方代表表示,这一机制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平稳发展的稳定器、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的助推器、处理双方摩擦的减震器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国家与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在同这些国家的交往方面,政党外交也扮演着更加灵活、有效的作用。王家瑞表示,中国共产党同一些未建交国的主要政党有着不同形式的党际关系,这种党际交往超越了国家间无外交关系的障碍。通过这种交往,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这些国家对中国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项工作的意义,那就是铺路搭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与未建交国政党的友好交往,铺设友谊之路,搭建友谊之桥。王家瑞说。

近年来,政党外交也越来越重视多边舞台。二00四年九月,中国共产党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来自三十五个国家八十一个政党、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发表了呼吁亚洲政党团结合作的《北京宣言》,这被称为是中共参与多边政党交往的一个创举。

日益活跃的政党外交,成为中共展现开放姿态的重要平台,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执政党的窗口。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开明开放的鲜活形象替代了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

编辑:邓京荆 董淼 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 周兆军)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