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外国人宣传画里看中国 社会变迁改变人物形像
[ 2009-08-20 11:10 ]

外国人宣传画里看中国 社会变迁改变人物形像
外国人宣传画里看中国 社会变迁改变人物形像
外国人宣传画里看中国 社会变迁改变人物形像
在中国没人要的宣传画,但在外国人看来却是宝,因为其中暗藏着当代中国变迁的脉络。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正反两面用无酸纸包裹、平整地摆放在有空气和温度调节的特殊房间内……如今在中国人眼中最普通不过,而且已经过气的宣传画竟与中国古董一样,成为西方收藏家的宠儿。与中国古董相比,宣传画中还隐藏着当代中国变迁的脉络,也难怪在荷兰的汉学家还为中国宣传画建立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

宣传画艺术的兴与衰

在西方收藏家看来,1949年建国以后,中国宣传画成为政治宣传的一种主要载体,在建国初期文盲较多的情况下,看图说话的方式便于让普通百姓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西方收藏家普遍认为,中国宣传画的巅峰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政治成为压倒性的题材。特别是到了文革时期,革命领袖几乎成为当时宣传画唯一的主题。据西方收藏家统计,含有毛主席肖像的宣传画在文革时期仅官方就大约印制了22亿幅,这也就意味着当时大约人手三张。

在这些作品中,毛主席的脸部通常用暖色调处理,人像显得光泽润滑,产生向外辐射的光源效果,照亮了画面中注视着领袖人物的人们的脸。领袖的面孔比设计宣传画的目的更重要:在许多情况下,一样的领袖头像印制于不同年份,为了用于不同的宣传事业而配上不同的宣传口号,《中国宣传画》评价说。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宣传画的地位开始衰落。西方收藏家认为,没有宣传画,80年代之前的中国是不可想像的,但80年代之后中国的现代化缺了宣传画却照样运行良好。

外国收藏家变废为宝

改革开放使西方收藏家终于有机会来中国收集他们喜欢的宣传画。

斯特凡·兰茨贝里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对中国宣传画产生兴趣,他曾遍访欧洲的毛派书店,为求一画他甚至向当时中国的国际书店邮购,他满以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公社鱼塘或者抱着金鲤鱼的胖娃娃这类经典的中国宣传画,但对方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需要的是齐白石的这类传统的中国画。

80年代初期,兰茨贝里耶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他至今还记得一个老外在改革开放初期去新华书店购买宣传画的情景。兰茨贝里耶向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个说中国话的外国人,而且有兴趣购买中国的宣传画,通常会激起售货员和顾客们的好奇,他们会提出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我要买宣传画?’‘我为什么喜欢宣传画?’‘为什么我不像其他外国人喜欢购买仿真的艺术品?我回应他们说我的确真的喜欢这种艺术,并且想把它们我研究的对像。我的回答招致普遍的怀疑:在中国没有人对宣传画感兴趣,为什么会有人更不用说是一个外国人去研究它们?’‘他们算不上艺术。有时候,在没有明显理由的情况下,书店的售货员会拒绝把某幅宣传画卖给我。”

但也有人会不遗余力地帮助我,兰茨贝里耶记得,在一家很小的新华书店,负责人甚至把一张已经售罄的宣传画的样报从墙上摘下来:如果我真想要,而且不介意图钉留下的洞,我就会得到这张海报。

到了90年代,兰茨贝里耶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搜集渠道。他期待着与更多的中国宣传画收藏者进行交流。

社会变迁改变人物形像

如今,兰茨贝里耶已成了中国宣传画最大的海外私人家,他本人则在荷兰莱顿大学讲授当代中国史。透过1900幅收藏,他仔细考察了80年代前后中国宣传画艺术的变化,发现与中国的社会变迁紧密相关。

人物形像的微妙变化最充分地体现这一点。《华尔街日报》评价,最早期的宣传画刻画的都是一些朝气蓬勃、两眼放光、充满乐观情绪的年轻人的形像——这与前苏联革命艺术风格相似。在文化大革命的顶峰时期,宣传画的口号变得更为尖锐,宣传画上的无产阶级人物都是一脸的愤怒和凶悍。到80年代这种尖锐的政治口号逐渐减少,宣传画的口号转变为团结和同志友爱,如友谊之花盛开

兰茨贝里耶认为,6070年代宣传画有意淡化男女差别,画中出现的他()们一样有着强壮的体魄,几乎像是超人。他们的服装宽大,缺乏性别特征,灰色、军绿和工装蓝是少有几种可选的颜色。

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通过宣传画人物形像的变化反映出来。画中人物的服饰多样化,包括材质、款式、剪裁和颜色。男女皆宜的毛式装扮从画面中消失,分别被男式跑鞋、皮夹克和女式紧身裤、高跟鞋而取代。

不仅人物形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后,宣传画的功能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比如被广泛用于提高环境卫生意识和公民道德水平,西方收藏家认为,SARS期间宣传画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宣传画还具备了娱乐大众的功能,明星海报就很典型(西方收藏家一般也认为,80年代以前的宣传画有一定的装饰功能,这是很多家庭把宣传画放在显著位置的一部分原因)。

80年代后渐失中国特色

在今年714日索斯比公司在伦敦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8张中国宣传画以总价1475美元(每张185美元)拍出。《华尔街日报》评价说,中国的宣传画已经成为国际收藏市场的新宠。

克里斯托弗从80年代末开始购买宣传画,他利用在中国大陆旅游的机会,在当地的跳蚤市场用几分钱的价格购买。他说,过去,许多好的宣传画都被送到垃圾站处理掉了。然而十年间,这一切都变了。到90年代末期的时候,一张宣传画的价格攀升至5美元。如今,大陆的古董交易商对一张宣传画索价1280美元不等。

相比之下,80年代以后的宣传画艺术的收藏价值就很小了。兰茨贝里耶就认为,仅从艺术水准来说,80后就无法与之前的宣传画相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极富天赋的宣传画艺术家告别了这个行当,从事其他的艺术创作。缺少了这些艺术家,宣传画艺术也失去了灵感和创造力,无论色彩还是内容都变得乏味。而且随着中国向西方打开大门,中国宣传画艺术逐渐融入了大量西方广告设计技巧,在兰茨贝里耶看来,这使得宣传画艺术失去了中国特色

编辑:邓京荆 董淼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达巍)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