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始终把提高政治互信及协作水平作为发展双边关系的重点。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后,两国建立了高层定期互访机制,两国领导人经常会晤,有效促进了相互沟通和理解。
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拥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2008年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两国战略协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根据2008年建立的中俄能源对话机制,双方代表团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第三次能源对话,达成了重要合作协议。
最早承认 中苏结盟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第二天,中国就与前苏联建交。前苏联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应邀访问前苏联,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关系恶化 十年论战
赫鲁晓夫上台后,加紧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路线,中苏之间出现裂痕。1958年在中苏之间发生有损中国主权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事件,以后在台湾海峡危机和1959年的中印边界武装冲突中,前苏联指责中国,这加剧了中苏分歧。1960年,前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片面决定召回在华所有苏方专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同盟关系彻底破裂。
边境冲突 陈兵百万
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苏两国军队进行了正面冲突。以后在中苏边界线上,发生了多起流血事件。此时,中苏双方已经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两国进入了敌对状态,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
葬礼外交 关系正常
1982年,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被称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葬礼外交”。
一九八九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边境问题 全部解决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
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6月底至7月初,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
编辑:邓京荆 董淼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