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中国社会各界送别翻译大家杨宪益

2009-11-29 16:58

中国社会各界送别翻译大家杨宪益

11月29日,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杨宪益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社会各界民众及外国友人前往送别。中新社发 富田摄

中国日报网消息: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二十九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社会各界五百余人前往送别。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厅内播放着杨宪益生前最喜欢的音乐:爱尔兰民谣Danny boy,苏格兰歌曲Loch Lomond、Roamin in the gloamin,以及童声合唱《送别》。礼堂正厅摆放着杨宪益遗像,像中他身穿白衬衫,右手持烟,身体微微前倾,颧骨突出头发见白,面庞清瘦一脸笑容。杨宪益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前方摆放着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等人敬献的两个花篮,上书“沉痛悼念我们的亲人”。

杨宪益先生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和王刚、刘云山、李源潮、朱镕基、戴秉国、唐家璇等分别以不同方式表达慰问和哀悼。告别式现场摆放着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王刚、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李岚清、周铁农、戴秉国、厉无畏、何鲁丽、唐家璇、李肇星、王晨等领导同志敬献的花圈。

杨宪益于本月二十三日逝世,享年九十五岁。在《年过八十》一文中,他提到曾自撰一联形容自己的命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年昏昏老而知耻”。他的妹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敏如告诉记者,人都是有缺点的,杨宪益的一生也并不完美,但他尽了最大努力,是最坚强的人。

杨宪益在中国语言文化和西方语言文化方面具有深厚造诣,是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家、诗人。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世界。他与英籍夫人戴乃迭一起,翻译了上百种中国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经典译作既有《离骚》、《史记选》、《红楼梦》、《聊斋志异选》等传统典籍,也有《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现当代经典名家名作。其中,《红楼梦》成为最受中外学者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作,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他曾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如《奥德修记》、《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等,为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现年九十三岁的伊莎白女士与杨宪益一家有着深厚的友情,“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和丈夫就已经认识了杨宪益夫妇,我们经常互相拜访,吃饭聊天。他们夫妇喜好饮酒,对喜欢的诗歌,杨先生可以畅谈数小时而不知疲倦。一直以来,他在我印象中都是活泼、幽默、单纯的人。像杨先生这样对中西方文学历史有精深造诣的人不多了。”

编辑:邓京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