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 |
深圳"特区范围延伸"方案上报国务院:关内关外合一 2009-11-18 09:07
【连“机”】 深港一体化,对深圳打造国际性大都市具有战略意义 据悉,在上报国务院的方案中,“深圳机场与香港机场间建设轨道交通、优势互补”是重点内容。 投资额约400亿元的深、港机场轨道快线全程30公里,建成后是首条在内地进行“一地两检”的跨境铁路。深、港机场轨道快线的运行时间约20分钟,将可实现“一小时无缝转机”。 今年6月,深、港专家完成了两地机场间轨道接驳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8月,双方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深、港机场轨道快线的相关协议。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对深圳“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的要求,深、港双方已加快了“深港创新圈”和落马洲河套、前海等地区的深度合作开发步伐。许勤说,深、港机场轨道快线和“深港创新圈”的建设,“对深圳打造国际性大都市具有战略性意义”。 【串“珠”】 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深圳在区域发展中增强辐射带动力 许勤透露,按照优化珠江口东岸功能布局的要求,深圳已先后与东莞、惠州举行了3次联席会议,并就环境监测、河流治理、交通建设、公共服务、就业体系等签定了37项合作协议。 2008年,珠江口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GDP约占广东全省的1/3。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认为,“深莞惠”经济圈内,惠州充裕的土地、水资源是深圳所缺;深圳的技术、资金优势是惠州所需,同时也对以外向型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的东莞发展内源型经济、降低产业结构风险产生影响。 T形接驳的穗莞深、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已动工兴建,将珠江口东岸的“明珠城市”一线串起;惠州日前打通了连接深圳、东莞的6条“断头路”;东莞正从规划定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管理等领域加强与深圳、惠州的协作对接。 日前刚刚结束东莞、惠州调研的深圳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深莞惠”三市经济“一体化”不仅能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珠江口东岸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利于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能力。 【展望】 三个“一体化”,将在更大范围内贡献改革开放实验新成果 三个“一体化”,意味着什么?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曹龙骐认为,“特区范围延伸”解决了深圳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深圳市委党校副院长谭刚说,特区内、外“合二为一”,将更大地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特区范围延伸”让深圳的企业界受到鼓舞。“在寸土寸金的特区现有范围内,企业已经很难有扩展的空间”,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人士说,生产基地所在的龙岗如能扩入深圳特区,企业也能享受到特区政策,进而加快企业的发展。 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分析,龙岗、宝安两区在深圳特区中的未来角色可望类似香港的新界,“特区范围延伸”也为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而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特区范围”延伸的不仅仅是行政区划,从珠江口东岸城市的“区域一体化”和“深港一体化”中,通过区域经济、国际经济的大延伸,深圳将寻找到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贡献改革开放的实验新成果。 编辑:邓京荆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