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湖北
滚动新闻

世界湖泊大会武汉召开 治湖难题引关注

2009-11-02 16:59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湖泊是有生命的。”在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的现场,多位嘉宾都用这句话来表达对湖泊的理解。自1984年首届在日本举办,世界湖泊大会已走过了25个春秋,世界顶级专家的连续呼吁与探讨,反映的是世界湖泊生态的严峻形势:全球几乎一半的湖泊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湖泊——地球的眼睛,亟待人类的保护与清洁行动。

翻开世界湖泊大会的历史,会发现,唯有日本、中国、美国三国分别举办过2次世界湖泊大会。从1991年杭州举办的世界湖泊大会到现在,18年过去了,为何湖泊大会重回中国,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ILEC)科学委员会主席中村正久(MASAHISA NAKAMURA)的回答显然有些无可奈何,“我们1984年在日本和1991年在杭州举办世界湖泊大会时,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在水污染方面的问题会如此严重”。众所周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日益加剧,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水资源短缺、湖泊萎缩以及生态功能退化等湖泊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危及全球生态环境安全,而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又尤为显著。

应邀出席的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水是生命之源,而湖泊正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湖泊以仅为全球淡水万分之一的水量,以不到全球面积百分之一的水体,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0%!”而中国,又是一个湖泊大国,全国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300多个,面积达74277平方公里,几乎与浙江省的面积相近,但中国湖泊的退化现状也令人担忧。“千湖之省”湖北,现存湖泊面积为2438.6km2,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湖泊在告急,水资源在告急,人类的生活在告急!

面对全球湖泊不断退化的现状,本届大会的主题为“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来自中国及世界45个国家150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江城,共商湖泊治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大会同时还举行首届中国国际湖泊流域治理与工程技术设备展览会暨湖泊保护成果展,展览区内,“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污染防治保护展区格外引人注目。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湖岸崩塌、湿地破坏,巢湖水质污染严重,一直是中国江河治理的重点。1999年,安徽省启动“巢湖零点行动”。通过整治,巢湖周边所有企业的工业废水都必须在当年年底实现达标排放。从2006年至2009年,合肥市先后投资20亿元修建13座污水处理厂。今年年底,合肥市的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超过80万吨/日,明年有望实现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基本上实现污水的“全处理”。“今年,巢湖第一次没有出现蓝藻的大规模暴发。”合肥市环保局规划处副处长沈建群说:“这是巢湖治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目前,巢湖水质在三类和五类之间徘徊,不少水禽都在此安家。”

无锡市环保局污控处负责人介绍,2007年太湖的蓝藻水华爆发为中国水环境问题敲响一记重重的警钟。国家非常重视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从1991年起,国家已经启动一系列太湖治理工程,历经十数年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逾百亿),但是太湖的富营化水平并没有好转。太湖污染最严重的一个湖区是蠡湖,当时的蠡湖因围网养殖较多,导致湖水比劣五类还差。后来政府部门下定决心治理太湖,首先就拆除了蠡湖上的养殖网。同时,为避免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蠡湖,政府还将蠡湖周边50250米范围的居民迁到其他地方,并在周边种植生态涵养林,阻止污水再次流入到蠡湖。

滇池的污染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围湖造田”,35条入湖河流流经人口密集的乡镇,沿途的生产、生活垃圾排入,以致水质变为劣五类。昆明市环保局局长赵学农告诉记者,治湖归根到底是治官,是转变治理、管理湖泊的执政观念。具体就是,“湖外截污,湖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

在治湖的思路和决策上,武汉市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最引人关注。大东湖生态水网是指将东湖、沙湖、严西湖、严东湖等6个主要湖泊与长江连通,通过恢复江湖的自然联系,改善和恢复湖泊生态功能。该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工程估算总投资158.72亿元,实施期为12年。目前东湖与长江的联通道——青山港已经初步打通,五年后,整个大东湖区域将形成一个436平方公里的湖泊生态湿地群,在国内绝无仅有。

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中村正久告诉记者,湖泊治理是全球性难题,可以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全球湖泊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是严重退化,还有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湖泊生态失衡。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因发展而产生的湖泊污染。对治湖,全球没有统一标准和办法,这与各地的气候、政治、水体本身等都有关系。湖泊与河流不同,进入湖泊的污染物,可能需要上百年才能消失,这就需要各地采用不同的措施与办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治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短期内成效不太明显,需要政府、科技人员和公众长期努力。

编辑:肖亭 黄煜瑜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记者 郭睿)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