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滚动新闻

鲁迅在北京的居所将被拆 京城名人故居将何去何从

2009-08-20 08:54

76岁的刘大妈是八道湾11号的老住户,“院龄”四五十年了。她说,这些年,来八道湾11号的人越来越少了,“来了也没什么可看的”。

鲁迅在北京的居所,经考证共有4处,但是八道湾甚至比后来作为鲁迅博物馆的西三条胡同21号院还有名。从1919年11月搬入,到1923年8月因兄弟失和迁居砖塔胡同61号,鲁迅在八道湾胡同11号院只住过不到4年时间,却在这里写出了《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不朽著作。难怪这样一座普通的小胡同和旧院落,近年来会有那么多人为它的命运忧心如焚。

听说八道湾胡同11号再次面临拆迁厄运,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专家孙郁特地从外地赶回北京,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据孙郁透露,北京市西城区有关部门的回复称,西城区八道湾11号院的住户将全部搬迁,故居将作为35中的一部分予以保留,可能被用作图书馆,具体建设规划还在进行当中。

“仅凭这里是《阿Q正传》的诞生地,就有足够的保留价值”

在北京,胡同名称有很多讲究,宽的叫“宽街”,窄的叫“夹道”,斜的叫“斜街”,曲折的则称“八道湾”。观照周氏兄弟的一生和这座院子的命运,“八道湾”三个字真是一语成谶。

周作人死后,八道湾11号收归国家所有,住户越挤越多。在前些年的拆迁风潮中,有人希望将八道湾作为鲁迅故居保护起来。鲁迅之子周海婴第一个就不赞成,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他表示:“保护八道湾实际等于保护周作人的‘苦雨斋’。那么,汉奸的旧居难道值得国家保护吗?”也曾有人提出,鲁迅一生居住过多处地方,因而没有必要将他所有故居都一一保留。

而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鲁迅精读主讲教师张业松看来,八道湾11号是“五四文学最牛宅邸”,堪称五四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故居”。

张业松认为,之前保留下来的不少“五四”核心人物故居,大都不是他们真正进行写作的地方,而周氏兄弟公认的几部传世之作,都在八道湾11号完成。这里还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文化沙龙,当年,毛泽东、李大钊、蔡元培、郁达夫、钱玄同、胡适、沈尹默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

现在每当讲到那段文学史的时候,张业松总要提到这座虽然破败但依然“健在”的院子,他不能想象有那么一天,他再讲“活画了中国人的灵魂”的《阿Q正传》时,只能纸上谈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