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滚动新闻

傅佩荣批于丹:光有“鸡汤”还远远不够 任重道远

2009-08-12 14:07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因登陆央视“百家讲坛”走红的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正在努力从他的同行于丹的“阴影”里走出来。“别叫我‘台湾于丹’,我在台湾已经成名30年了!”前日即将参加2009上海书展的傅佩荣表示。

从登陆“百家讲坛”之初傅佩荣就注定与于丹撇不清关系。两人都讲《论语》、《庄子》,风格都是温文尔雅、侃侃而谈。总免不了要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可是傅佩荣显然很反感这类比较,尤其是在被冠以“台湾于丹”的称号之后。明明自己出道比于丹早,怎么让于丹反过来成了自己的代号?傅佩荣的不服气很明显。比如,傅佩荣从来只把于丹的书当成青春励志作品来看,“她在书里对自己的心得体会做个浅浅的讲述,在看了之后能让心情好一点。但是光有‘心灵鸡汤’还远远不够。”傅佩荣表示,看于丹的书应该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因为国学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体系。

于丹至今还为想出《〈论语〉心得》这个名字而沾沾自喜,因为既然是“心得”,只是自己的体会,就完全可以不理会别人的评价,所以当有人指出把“小人”解释成“小孩”是硬伤时,于丹全然不顾。对此傅佩荣坦言,作为学者,说出自己的观点,没错。但当其他学者指出差错,那就要用证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视而不见,就不叫学者的态度。傅佩荣称,他是在研究了400多条《论语》注释后,才开始讲《论语》的。

傅佩荣还表示,在中国台湾,中学的语文必学教材里就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六册国学经典,但中国大陆这里只有几篇课文而已,国学普及的市场还非常大。所以在傅佩荣看来,“百家讲坛”作为一档知识普及的节目,其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编辑:马原 来源:青岛日报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