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政声
![]() |
国家统计局详解“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原因 2009-08-07 10:41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91元背后的原因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1元,增长9.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也是近6年来同期增长幅度最低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魏贵祥分析了增加791元背后的原因。 在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9.8%的增长幅度中,工资性收入是主要部分,增长11.1%,占总收入的比重66.1%,拉动总收入增长了7.4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增长16.0%,占23.5%,拉动总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增长3.9%,占总收入的8.0%,仅拉动总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增长9.1%。 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639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41元。据魏贵祥司长介绍,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由政策性增资引起的:第一,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补发”的有关规定,各地一般从2008年底或2009年初落实该政策,大量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和中小学教师陆续增加、补发工资,从而带动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第二,2007年开始实施的规范津补贴的工资改革,各地落实政策时间不一,特别是各地市、县(区)一级真正落实到位一般是在2008年下半年或者2009年上半年。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出台了自2009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规定,使各地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工资和养老金出现较快增长。同时,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扩大,增加了对无收入、无社保群体的救助范围和力度,社会救济收入增长22.5%。此外,部分地区调高了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4%。 魏贵祥认为,在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政策的影响下,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与其它有关数据也是相匹配的。例如,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36万亿元,比2008年底增长了14.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2%。至于有人质疑为何个人所得税增速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他解释到,国家采取的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及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政策,虽然减少了或不增加国家个税收入,但却恰恰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这也是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让利于民,加大保民生政策力度的体现。因此,简单地用个人所得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进行比较是不科学的。 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最大问题仍是统计范围太窄 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638元,与去年同期的12964元相比,增加了1674元,增长12.9%,同比增幅回落5.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说:“今年上半年平均工资增幅为2001年以来最低,说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他进一步说明道,由于工资增长的刚性和工资发放的滞后性,造成了工资增长并不像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处于工资低端的岗位和企业减少,而处于工资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变化较小,也是造成平均工资数据仍然上升的一个原因。根据测算,在上半年全国平均工资增长12.9%中,企业贡献了7.9个百分点,事业3.5个百分点,机关1.5个百分点。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遭受非议最多、也是与个体感受差别较大的一个指标。冯乃林司长说,现行工资统计制度确实存在缺欠,主要是统计范围过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只分国有和集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已相继补充了股份制、外资等类型的单位,但仍没有将城镇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纳入工资统计。也就是说,在我国约3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大约只有1/3约1.3亿人纳入了工资统计的范围。 国家统计局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进行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已经对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开展了试点,2008年私营单位的数据已经有了初步结果。由于平均工资是社会保障和国家赔偿等政策的主要依据,就私营单位工资数据的使用和公布问题,国家统计局正在与有关部委协商。关于如何对雇工人数较多的个体工商户进行工资统计,也正在加紧研究。 编辑:肖亭 马原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