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滚动新闻

图书腰封文字不靠谱:扯虎皮拉大旗 读者被忽悠

2009-08-05 14:21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近日,豆瓣网上名为“恨腰封”的小组因著名博主王小峰的同名博文而迅速蹿红,成员激增。一石激起千层浪,爱书之人在小组中畅所欲言,纷纷表达对图书腰封的“恨之深,责之切”。

近些年,新书出炉时总会在封面上包勒一条或横或竖的狭窄折页,称为腰封或书腰纸,上面印有与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图文。平装书加腰封的做法屡见不鲜,而腰封上浮夸的宣传、虚假的广告往往引起诸多不满。上海作家陈村直言:“印上名人推荐或者什么假大空的广告的腰封,根本就是狗皮膏药!”

介绍作者和内容,图书用腰封本无可厚非;然而一味吹嘘、胡乱扯虎皮拉大旗,腰封最多只能换来“很雷很霹雳”的骂名。

面子工程 点睛成为“鸡肋”

据业内人士介绍,腰封初见于精装书,起到保护书皮封面的作用,随后印上宣传广告、推介文字,以充分利用这一纸带。自上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以来,平装书加腰封渐成风尚。作为书的第一条广告,“抓”人的腰封不由分说地闯入读者视线,迅速聚焦读者注意力,成为封面之外的“面子工程”。

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世界里,唯有设计精良的封面及腰封能够瞬间捕捉读者的注意力。这种利用“眼球效应”彰显创新设计的做法,在这个注意力匮乏的时代,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发明”。出于设计的考虑,一些封面或封底放不下的字号段落尽数罗列于腰封之上,图文的对接、拼贴,外加醒目的色彩,打造“双层封面”的效果;一二句书中出彩的文字、小而精致的作者像,让读者在翻开书之前先睹为快,腰封确实功用不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然而时下,腰封当道,已至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文字极尽浮夸之能事,夸赞、吹嘘之辞,全都挤进那狭长地带,恨不能将世间好话说尽。

“恨腰封”小组的创始人在博客中坦言,饱受腰封的恶心仍不作为,直至读完阎连科老师的《我与父辈》,看到这条轰也轰不走的腰封,毅然连夜建组。该书腰封上赫然印着:“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锥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字字扼腕惊叹,句句战战兢兢,实在是“集腰封恶俗元素之大成的垃圾腰封代表作”。

“不喜欢腰封由来已久。”作家程乃姗告诉记者,她一般不随便推荐书,自己出书时也要求出版社不要腰封,“有了腰封,读起来不方便,而且上面那些夸大其词的称赞,往往离作品很远,多半让人拿下来就随手一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