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滚动新闻

湖北七旬老人献礼国庆 亲手作200只孔明灯[图]

2009-08-04 16:09

湖北七旬老人献礼国庆 亲手作200只孔明灯[图]

曹大爷和他的孔明灯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孔明灯,据传是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发明的,民国后制作工艺失传。直到1993年,襄樊市群众艺术馆退休干部曹志难老人经过多方考证、研究,重新琢磨出传统制作工艺。

他的家好似民间艺术博物馆

近日,记者来到70岁的曹大爷家。一进家,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扑面而来,院子里摆满了花草。

曹大爷家简直是一所民间艺术博物馆,脸谱、布贴画、剪纸、烙画、泥塑、木刻、蜡花……墙上挂的、桌上摆的、门上、家具上贴的,无一不是老人亲手创作的作品。

桌上一个别致的花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曲折的树枝上,错落点缀着红的、黄的梅花。花心也做得相当精细,细如发丝的花蕊十分逼真。

曹大爷说,这是他随手做的蜡花。“简单得很,你有空过来我教你。”

记者还看到颜色、图案和大小各异的襄阳孔明灯:结婚用的灯是喜庆的红色,除了热烈的花朵,下面还喷有“比翼双飞、花好月圆”字样;祭祀的灯为纯白色,下书“千古流芳”;为情人设计的灯为彩色,下书“长相忆”……

他给记者展示一个高3米多的孔明灯时,不得不用电风扇为它充气。

远赴云南学艺重拾孔明灯手艺

曹老告诉记者,13岁时他随父亲从河南新野来到襄樊。从小喜欢绘画,后来又学了摄影,还到湖北艺术学院进修过。1961年,他被调到文化馆,也就是现在的市群艺馆。

文化馆干部要求大家“一专多能、多才多艺”。曹大爷学会了拉二胡、化妆、改剧本、烙画。

由于爱好艺术,几十年间,他又学会了蜡花、布贴画、剪纸、泥塑等手艺。

1993年春,为迎接诸葛亮文化节,曹大爷被安排到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宣传科,专攻孔明灯制作。

由于此灯的制作工艺在襄樊失传多年,只有高龄老人见过。曹老开始到处查找资料,进行民间走访。

听人说云南西双版纳有种“天灯”和孔明灯很接近,他和同事立即前往学艺。

西双版纳的“天灯”大如房子,由枸皮纸、竹条等材料制成。放飞前要先用篝火充气,待气充好时,再点燃浸好牛油的布条,方能起飞。

回樊后,曹老立即着手制作孔明灯。他按“天灯”的做法,缩小尺寸,尝试各种材料,反复实验。

他又将材料换成既轻又坚固的拷贝纸和细铁丝。不选用充气慢、燃烧时间长的浸牛油布条,改用燃烧快、充气快、燃烧时间短的酒精和牛油布条。孔明灯短时间就可迅速放飞,燃烧时间也持久。

为了让燃烧捻子更卫生环保、更易于保存,曹老又尝试用塑料袋将其密封,再置于铁圈中。

他前后试做了近千盏孔明灯。为了能更快放飞,几经摸索,他将原先的平顶造型改良成尖顶的“火箭造型”。

花色繁多瞬间可放飞

2002年,在湖北省首届绝活大赛复赛现场,曹老制作的襄阳孔明灯几秒钟就直冲云霄。

由于成功将失传许久的襄阳孔明灯艺术重拾起来,曹志难因此被誉为“襄阳孔明灯复制第一人”。

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大风车”、“走遍中国”、“魅力城市”等电视节目都邀请曹老录制过专题,介绍襄阳孔明灯。

据介绍,目前市面上卖的孔明灯多产自浙江。

这种灯颜色单一、蜡质燃料不易点燃,遇到大风很难放飞。而曹老制作的孔明灯花色繁多,并能在点火后瞬间放飞,安全性、稳定性高。

即使应一些企业和单位活动的要求,曹老也只在节日期间,组织过下岗工人小规模生产孔明灯。平时,很难觅到襄阳孔明灯的踪影。

曹老表示,做这种传统的孔明灯其实并不难,但很多人只会裁纸、糊纸,并不会绘画、刻板。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都乐意教,但能学会的人不多。

谈起襄阳孔明灯的现状和未来,老人显得很担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