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滚动新闻

大量资深玩家逃离“开心网” 开始高价卖号

2009-07-13 16:27

玩掉20

着迷的不仅仅是王平。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开心网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蔓延全国。截至今年6月,开心网用户迅速发展到3000万,页面浏览量达7亿。而在20083月该网站起步时,只有300名种子用户。

智联针对“开心网风靡”发起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上班时间员工的互联网行为大约只有1/10的内容与工作相关。也就是说,90%的时间员工在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上海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总黄相如发现,去年奥运后,开心网席卷公司,好多人都在玩,而且上班时间肆无忌惮地玩。

那时,他的想法是,员工在奥运前加班加点很辛苦,在奥运后短暂休整、让大家放松也未尝不可。直到当年年底,一次“事故”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一想法。

当时,技术部门一名员工在上传数据时,正赶上“收菜”时间。这名员工要两者兼顾,导致电脑死机,数据上传不成功。

“那是全公司花了一个多月开发的工程啊,现在需要从头开始做,又耽误了客户时间,直接经济损失就有20多万元。”黄相如痛心之下,辞退了这名“开心迷”。

在跟朋友的交流中,他发现“开心迷”不是个案。他决定起来反对。

反庐舍“战争”

今年4月,黄相如找来数十家企业,成立“反庐舍联盟”。联盟声明,发起人将联合对办公室网络“庐舍”进行监督教育,引起员工的自律。如果教育和警示无效则对其裁员,各公司年度“庐舍”裁员目标2-15人。

一时间,一场反庐舍的“战争”打响,诸多白领自危。

“庐舍”是英文Loser(汉译,失败者)的谐音。“网络庐舍”是指每天在网上耗费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沉迷于虚拟社交类网页游戏和各大论坛等与工作毫不相关的事情,无主动进取心、得过且过的上网一族,尤其是工作的白领。

“反庐舍联盟”得到众多企业支持。媒体报道称,参与企业已超过400家,有多家企业员工甚至中层因为迷恋开心网而被开除。

IT观察家赵福军说,当众多企业负责人发现自己的员工长期泡SNS,耗费大量上班时间,甚至影响日常工作时,他们一定会选择在办公期间禁止员工访问这些站点,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危机气息越来越浓烈的寒冬。

526日,3G门户总裁张向东给自己的同事发出一封邮件。邮件申明,公司决定关闭“开心网”等以娱乐为主要服务特征的SNS网址,有产品研究等需求的同事需另外申请。

张向东表示,他特意写这个邮件,是希望大家不要因此不开心,理由其实不必啰嗦:干扰思路、占用时间。

国际上,鼎鼎大名的MySpaceFacebookYouTube已位居美国被家庭、学校和企业封杀网站的前三名。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开心网已名列“中国十大被屏蔽网站”的首位。

“反庐舍”联盟的号角也吹到了王平所在的公司。玩开心网的同事认为,它并不能真正拯救什么人,但它吹响了反对的喇叭。

自己走回来

王平要把他的开心账号卖掉。如果没有人买,就把那些高级车啥的送给朋友。

除了这种彻底远离,更多人在渐近式地走开。开心网有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些资深玩家以前一天上开心网10次,现在10天才上开心网1次。

在开心网,王平只有50多个朋友,不是同事就是生活中的朋友,“在这个网上,大家都沉浸在各种小游戏中,想真正跟陌生人交朋友,很难”。

有网络人士评价,中国的SNS集体沉迷在webgame(网页游戏)上。IT观察家赵福军认为,开心网的“成功”,实际上是操作简单、还算有趣的网页游戏应用的成功,“朋友买卖”、“泊车”、“花园”等小游戏为众多白领提供了在压抑的办公环境下充分做“小动作”的机会。关键是,这些游戏体验的过程非常快,没有任何期待感,时间长了自然会疲倦。

赵福军说,开心网这样的SNS过多注重娱乐功能,却忽略了其商务属性。记得当年的QQ在许多企业中被禁止,就是因为QQ早期的娱乐聊天属性和品牌形象太强。而随着QQ用户的成长,以及产品功能与应用的深化,使其成为继电子邮件之后,办公白领主流的商务沟通工具。这实际给开心网等SNS以启示,娱乐是能迅速带来人气,但最终被社会认可,并创造出带来持续商业收益的赢利模式,还需要商务、实用的功能或应用的推出。   

除了被称为“庐舍”,沉迷开心网的人还被网络人士评价为“不再苦大仇深的轻盈一代”,“在网络开辟"第二人生"游乐场的一代”。

王平不喜欢这种说法。他觉得,他们是有足够自觉意识的成年人。在开心网玩了这么长时间后,体会到了它的无趣。体会到了无趣,自己就能走回来了。离开开心网,跟老婆一起做饭,跟朋友面对面的聊天。王平说,这样的生活,他会喜欢。

你是庐舍吗?

王平默不作声。李雪直爽地说,当然是啊。那些成功人士,哪有那么多时间玩这个啊?

编辑:邓京荆 董淼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记者 易靖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