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季羡林北大灵堂今起接受师生和社会公众吊唁

2009-07-12 09:46

季羡林北大灵堂今起接受师生和社会公众吊唁
2009年1月9日,季羡林(左)在北京301医院病房里即兴书写“和谐”二字。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朗润园旧居“季荷”独自开

在住进301医院之前,季羡林曾在北大朗润园内的一所小院居住。不过,这座小院现在大门紧锁。季羡林一生最爱荷花,早年曾在朗润园荷花池中亲手种下洪湖莲子,所开的红荷被历史学家周一良命名为“季荷”。今年朗润园前的荷花已经开放,但季老却不能再看一眼了。

季羡林先生漫长人生的最后一段,以我们无法接受的突然结束了。

作为一名学者,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他近来正在酝酿提出“大国学”的概念。老人家认为,我们应该用这个概念。“大国学”包括全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财富,特别是藏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大国学”还应包括历代中国人向世界学习的文化成果……我们沉浸在毫无准备的哀痛之中,只能先向关心季老的人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季羡林弟子、学者钱文忠博客

反应 “先生走得是安心的”

季老的学生、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说,听到季先生逝世的消息惊呆了,最近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医院看望先生,“这是我的错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王邦维遗憾地说,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先生98岁生日。大家都以为以先生的身体状况,活到一百岁没什么问题。自己最近还在想七月底或八月初去看望,一并祝贺先生的生日,“我总以为还有时间,现在晚了”。

王邦维记得,几个月前自己最后一次去看他时,先生问得最多的还是世界学术的新动态。

在王邦维看来,先生学术上的成就还不是最重要的,“先生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爱我们这些已经不年轻或年轻的学生,这是我体会最深的”。

陶渊明有一段诗写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无复独多虑”。王邦维说,先生一直很喜欢,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走得是安心的”。(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弘 李健亚 郭少峰)

网友悼念

●季节变换人无常,羡慕大师学识庞。林中顿减千秋树,世界都在喊彷徨!

走好……

●近日刚刚读完季老先生《风风雨雨一百年》,知季先生终生不慕虚名,不事遮掩,不唱赞歌,是一个毕生真实的人;八十而后又写下大部头学术著作和大量文章,是一个终生笔耕不辍的人;所言所述入情入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终生思考不止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谥与季公,当之无愧。

●在我印象中,季老是最后一位真正的大师,在祝大师一路走好的同时,在当前学术浮躁和造假的现实情况下,可能真正的大师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编辑:关晓萌 来源:新京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