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三足鼎立谁得天下? 英大选候选人简介|英国5名游客被倒挂世界最陡过山车上20分钟|毕加索名画又刷记录 拍出上亿美元|
蒋效愚:北京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2009-08-05 12:30: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5日评论版头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历史符号,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时代标记,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一次伟大成功的社会实践,也是首都北京迈向国际发达城市的新的起跑线。

奥运会给北京留下的遗产是丰厚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既有直观的奥运场馆设施,也有实实在在的产业遗产和人才遗产。精神方面既有深入人心的奥运“三大理念”,也有感人至深的“北京奥运”五种精神,还有奥运志愿服务精神,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等等。

奥运会留下的财富是多层面的,有国家层面的收获,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主、开放、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传播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提升了国家文化的软实力等。

有城市层面的收获,如进一步打造了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扩大了北京城市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奥运会推动了北京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这些遗产将长期持续地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首都北京迈向现代化新阶段的持续发展动力。

有产业行业层面的收获,比如奥运会推动了我国文化体育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运动装备,电视转播、工艺美术、旅游休闲、城市景观业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奥运会不仅激活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内众多的业态,还催生了体育展示、形象景观、创意产业等一系列新兴行业的起步与发展。

有人才层面上的收获,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奉献精神和职业素质,熟悉国际运作规则,通晓外语并经奥运大赛实践锻炼过的专业人才,奥运会后正走向各行各业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他们是当今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宝贵的人才财富。上百万不同岗位的志愿者大军为奥运会、残奥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灿烂微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为祖国和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经过奥运洗礼的他们今天正活跃在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各个领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组织最复杂、影响最广泛的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综合社会活动。只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才有资格使用“奥运城市”这个品牌概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至今只在18个国家的22个城市举办过。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地区),成千上万个城市中,这种资源遗产是稀缺的。特别是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开辟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后,奥运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与扩展。而从1984年至今,全世界仅有7个城市举办过奥运会,从奥运城市的品牌效应上看,这种遗产更是宝贵的。

从北京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要求奥组委和主办城市要写出“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报告”,规定从环境、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列出从奥运会举办之年起三年内的总体影响,开列出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这就使得奥运遗产的巩固利用具有国际可比性。凡是主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会有一些共同的指标体系进行比较评估。洛杉矶、巴塞罗那、亚特兰大等奥运城市赛后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巩固开发奥运遗产,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认清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奥运遗产开发利用长远意义的认识。

奥运遗产的国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广泛。每届奥运会后,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都成了国际媒体报道的热点,城市环境、交通、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都是媒体跟踪报道的重点。可以说奥运会后,奥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国际媒体关注的热点。有的奥运城市赛时评价很高,但赛后场馆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利用,城市形象评价上一落千丈,与赛时反差很大。因此奥运遗产的巩固、开发和利用往往成为关乎城市形象,甚至国家形象的热点话题。

奥运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及时总结奥运经验,巩固奥运成果,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坚持下去,转变为城市建设、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和常态机制。围绕交通、环境、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奥运措施”,正在转化为北京城市科学发展的“常态机制”。奥运的成功实践和丰硕成果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准,成为首都迈向国际发达城市的新起点。

奥运会、残奥会也给首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奥运的场馆设施赛后成为人民群众健身娱乐、旅游休闲的新场所。如何使体育场馆设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北京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中心区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的新热点。奥运之后游客如云,甚至在旅游高峰期,“鸟巢”、“水立方”的观众首次超过故宫,成为首都旅游景点的新“地标”。但是,如何在奥运场馆以及其他体育设施利用上更广泛地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还需要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如何在奥运场馆经典代表区“奥林匹克公园”的经营运作上更好地让群众享受奥运成果,体验文化与体育的魅力,还需要更高起点的整体筹划,更有力的统筹协调,更扎实的推进措施。

“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之一。北京在申奥时承诺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奥运赛时的空气质量达到国际水准。可喜的是,北京把“绿色奥运”理念确立为建设“绿色北京”的永久战略目标,各项绿色奥运措施继续深入贯彻和普及。绿色交通、绿色科技、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各领域的绿色环保概念正在变成系统周密的实施计划与政策。20096月底北京2级以上的“蓝天”数已达146天,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7%,同比去年增加23天,创造了自2000年以来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北京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达到74.6%。北京的经济能耗持续降低,节能减排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奥运会只是一次短暂的体育盛会,但北京奥运会的科学理念,亿万群众为改善生态环境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果必定发挥持久的效力。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们体育事业的发展。申奥成功以来,全民健身运动与奥运同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体育人口稳步增长,体育设施大量增加,体育事业持续发展,体育产业快速跃升。这既是奥运带来的新机遇,也是北京向现代化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需求,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迈向富裕小康阶段的新需要。奥运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把首都的全民健身运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首都北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建成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

奥运之后,国际舆论继续关注北京奥运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城市交通、环境、旅游、文化体育产业以及把奥运期间一些与国际接轨的临时措施经常化问题等等。我们的任务一是要全面分析,高度重视奥运成果对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积极意义;二是要冷静研判国际关注的热点,捋清问题,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要善于把国际关注的热点变成展示城市形象的亮点,用我们巩固奥运成果的成功实践回应国际舆论的关注,用中国人民和首都人民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巩固奥运理念、扩展奥运成果的实际行动回答国际社会的关切。要善于利用奥运的舞台,把短暂的奥运盛会放大为宣传介绍中国和北京的永久平台,充分发挥奥运会的持续效应,把奥运举办城市的品牌文章做足、做深、做久。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留给世界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人民群众空前的支持与参与。13亿人民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热情和行动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奥运之后,巩固扩展奥运成果,开发利用好奥运遗产,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坚持全民参与的方针。广大人民群众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充满了自豪与骄傲,在亿万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强大的北京奥运情结。我们要倍加珍惜、精心爱护、积极引导这种奥运情结,充分发挥群众在奥运期间焕发出来的巨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巩固奥运成果的计划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把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辉煌变为首都迈向国际发达城市的新起点。

(本文作者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主席 文章内容有删节  编辑  裴培   张峰)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最热爱卫生的日本人!
可以没厨房,但不能没浴室——  日本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最喜爱洗澡的民族。 >> 详细

论坛
世界十大最负盛名的墓地
在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地,住在里面的不仅有死人也有活着的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