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首页 >> 书画要闻
李锦胜:俗除清至 艺尽乎精(图)
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 2015-06-05

李锦胜:俗除清至 艺尽乎精(图)

    李锦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安徽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

    历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资深教授、硕土研究生导师等。

    开篇就说“画如其人”,在今天这个物质至上、娱乐至死的艳俗氛围中,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如果不是立足于助教化、成人伦的道德论立场,而主要从一个自由人做人的最真实情感、最基本素养出发,说中国画画家的精神气局与作品境界格调有内在相通之处,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找到否定它的理由。可以说,不同中国画画家,因学识、修养、品性的不同,其作品呈现出来的面貌也各异,纵然着意模仿,也难以做到气息相同。故郭若虚早就有“气韵非师”(《图画见闻志》的慨叹。

    锦胜老师是平和温雅之人,声音、举止无不谦恭和悦,他笔下的云山亦如谦谦君子,澄明磊落,气象清新。石涛云:“尺幅管天地山川万物,而心淡若无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也。”(《苦瓜和尚话语录》)中国文人一向视山水画为澄怀观道的理想场域,自唐代王维创辟水墨山水以来,其内涵不断得到拓展,水墨山水不仅可以澄怀观道,其创作亦是参化生机、淘养品格的路径和手段。人与画的关系如影在水,观画亦是观人。锦胜老师才高出类,其笔下的山水浑朴自然,看似平静,实则岚气蒸腾,胸臆荡漾,细加品赏,内蕴方显。

李锦胜:俗除清至 艺尽乎精(图)

    搜妙创真与动静相参 

    锦胜老师勤于写生,他八登黄山,四上匡庐,三游三峡、桂林,二写华山、泰山、峨眉、张家界,又过青城山,游九寨沟,登雁荡山,走西双版纳,搜妙创真,积储丰厚,故其笔下的山川生气勃郁,变化无穷。黄叶村称赞他的《山韵》“得天地造化之功”,这与一味注重笔墨技巧和图式的纸上山水是不同的。多年的游历、写生和感悟,使其创作从物形、结构到境界,都根据不同自然对象的形质特点进行营造,绝少概念化、程式化的安排和表现,同时又凝结、转化为浑厚与清丽的气质,包括为艺的宽阔胸怀和诚挚态度。他画的山峦,并非猎取山的诡谲姿势和狂怪形态,而是寓奇于正,山姿厚重稳健,显现出固有的正大气象。而这正大气象又是依靠浑厚、绵密的笔墨线条交叠、罗织而成,每一座山峰的结构、节奏、肌理、走势以及浓密、轻淡、苍茫的视觉感受都是通过线条墨色来体现的。仿佛山水的每一寸地方都经画家的脚步丈量过,每一块岩石都经画家的手摩挲过,其呼吸亦与山林之气相交流,故其笔下的山水自然真切,而又情与景合,令人几欲走进。用绵密之笔创造正大气象,还表现在笔墨氤氲的独特手法上。观其画,山阴处水墨浓重,且氤氲流动,这形成了“虚”,与山阳处明细的线条结构形成的“实”产生对比,而蒸腾飘渺的岚气、氤氲淋漓的墨气与山的稳健形成动静对比。特别是近处山体笔墨厚重华润,水墨渗化,真气流动,寓动于静,动静相参,天机毕现。自杜甫一句 “元气淋漓障犹湿” 道出水墨山水审美向度以来,无数画家在水墨氤氲上做出各种努力和探索,但与一些人采用水墨泼染、浸漫等方法不同的是,锦胜老师的笔墨氤氲,妙在通过笔迹墨痕的并置、交渗,形成墨中有骨,显示出“混沌里放出光明”的葱茏、通透、酣畅和厚实。而由稳健、氤氲、混沌所达到的静穆,则依托于画家认知的充盈、体悟的透彻、思想的澄明,是一种出世的淡定和入世的悠然。据此,画家将生命结构与笔墨结构对应起来,并通过虚实、明晦、阴阳等传递出厚重、拙朴和博大,展现出静穆之中具有的强劲张力和深层流动,那是自然的生机和画家生命的活力。此外,画家还善于通过山的沉稳、安详,悬瀑、溪流的飞溅、奔流来表现动静有致的自然神韵和心中诗意。如《高岩列碧鲜》《云翻一天墨》《泉声出翠微》等都令人神往。

李锦胜:俗除清至 艺尽乎精(图)

    云烟妙现与本体坚守 

    有人说,中国的山水画就是在做一种“云烟”的游戏,此话虽有偏颇,实则点到了微妙之处。山水如人,人无真气则死,山无真气则荒。山峦葱郁与雾霭云烟互为表里,山水的精气神才能活化,因此,画云气即是画山水的灵魂。韩拙说:“凡云霞烟雾霭之气,为岚光山色,遥岑远树之彩也。善绘于此,则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妙理。”(《山水纯全集》)可见,画云烟是进入山水画堂奥的秘径,而画云烟的关键是画其“动”。锦胜老师画云烟不同于传统以线勾勒云之形态走势的方法,而是深入体会云蒸霞蔚的“蒸”和烟云变换中的“变”,他笔下的云烟无定形,并注重云海吞吐时的显隐变化。如《句溪塔影》中薄雾笼罩水面,水中山峰倒影似隐似现,雾气蒸腾,变化飘渺之态油然而生,真正体现出“笔不到意到”的神奇。《山色空濛欲翠流》《新安山水画廊》《云横岭外千嶂远》《千峰万壑》等画中,烟光雾霭的气势得到充分刻画:时而雾如纱帐飘过山峰,山石鳞次栉比,清晰可见;时而涌动于山涧,白雾茫茫,幽深空阔。显然,他对云雾进行了深入观察,并汲取西画表现质感的养分,拓展了水墨山水在写实上的可能性,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十年来,在传统艺术继承与创新问题上,中国山水画受到的冲击、震荡是强烈的,一方面传统的深厚积淀形成了强大惯性,另一方面视觉艺术的突变与多变又催逼山水画形式的变革,许多画家陷入突围的焦灼,在短短十数年间分蘖出多种流派,归拢起来,可大致分为三大阵营:着力于形式变革的“现代派”、注重绘画意境和笔墨修养的“传统派”以及将时代气息与艺术传统有机结合并汲取西画养分的“新古典派”。注重形式变革的山水画多在材料、技法、手段上做文章,甚至与影像技术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山水画明性畅神的文化内涵。一味注重意境和笔墨修养的山水画,往往又因恪守传统法则而失去鲜活的时代感受。而既坚持笔墨、意境的本体特色,又结合自然特点、时代特色并汲取其他养分将其变化、提升、翻新,则是执两用中的选择。锦胜老师的山水画自然属于第三种类型,而这个时代的名家、大家大多数会从这个阵营中走出来。

李锦胜:俗除清至 艺尽乎精(图)

    理法为重与神趣为归

    传统中国画讲求诗书画结合,而形式上的结合却在其次,重要的是对画家个人文化修为的强调,因此视觉表象的展现始终让位于“澄怀观道”的精神诉求。对于山水画来说,画家识见、胸次、情怀等个体条件往往对画境、意趣的营造和表达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郭若虚所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即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图画见闻志》)在锦胜老师的画中,处处可体察到闲雅和用心的合一、真知与神趣的交融。他笔下的山水不求狂怪,不唯气势,而以情境与神趣为重,因而,远观全景,层峦叠嶂、层次丰富、空间深远,峰峦叠翠、飞瀑流泉,无一处不追逼造化妙理;近看局部,则笔清墨妙,行止自如,形质神趣,极耐观瞻。如《高岩列碧鲜》《云翻一天墨》《云开流水净无尘》等都是佳构。黄宾虹说:“画有初观之令人惊叹其技能之精工,谛视之而无天趣者,为下品;初见佳,久视亦不觉可厌,是为中品;初视不甚佳,或正不见佳,谛视而其佳处为人所不能到,且与人以不易知,此画事之重要在用笔,此为上品。”(《黄宾虹画语》)显然,锦胜老师深思此理,深解密奥,几十年的笔墨耕耘,重在贴近自然、抒发生机。他的画特别是所写大山大水,壮阔沉雄,笔墨苍润,构图新颖,以理法为重点,以神趣为旨归,形成了雅正朴茂,明洁精微,意境深远的个人风格。

李锦胜:俗除清至 艺尽乎精(图)

     锦胜老师为什么能够在坚守中创造,且能智妙入神,除了前面所说的性格和悦、心胸澄明,故能吸纳包容外,与他深厚的传统功力也分不开。其传统文化的修养表现在多个方面:于书法,曾随尉天池教授研习,且多年临池,对隶书、行书体会尤深。于诗文,早年曾向宛敏灏等名家请益,又与好友刘锋杰、吴家荣、朱良志等著名学者交流切磋,故在绘画理论研究方面时有成果发表。于绘画,他是20世纪80年代的山水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石岑教授是黄君璧先生的高足,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诗画书俱精,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驰名山水画坛,其80年代初期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一派大家气象。锦胜老师除得到王石老的悉心传授外,还得到过陆俨少、孔仲起等先生的指点,其对传统认识、体会、把握的深度、精度和高度可以想见。而正是由于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才使其力行而不惑。人们常说,少年画才气,中年画功力,老年画修养。张潮曾以“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比喻少年、中年、老年的读书,并说“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幽梦影》)。锦胜老师才气、功力、修养、阅历四者都有了,而“源深者流长,表端者影正,则学造乎妙,艺尽乎精”(《山水纯全集》),可以说,他具备了开拓更高境界的全部条件。祝愿他为自己写心,为时代写神,也为画史添加闪光的砖瓦。

    文·李丛芹(博士)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编辑·周涛

名家作品
更多>>

丰子恺 永恒的温雅

华丽与雄直相持而后成

李华生:传统嬗变的陌生与大美

宗师赵望云作品价值的再认识

陈绶祥 耕耘文人精神的乐土

萧散简远孙其峰

专访|吴雪: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吴雪,1959年生于安徽蒙城。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联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配图)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性,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东正秋拍宫廷瓷器专场成交额破亿

其中一件由日本回流的清乾隆御窑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首现国内拍场,即以1495万元成交额拔得头筹。

广告代理:安徽中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551-67172789 67172889 传真:67172889

投稿信箱:zgrbshys@163.com

在线QQ:8698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