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土司文化
Updated: 2012-07-16 09:52
By 聂舒元 (市文化局)
|
|||||||||||
土司文化,土司是从元代开始朝廷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的官职,最高可至正三品。是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的沿习,其目的是“以夷治夷”。贵州土司特别密集,元代在贵州境内设有大小土司300余处,明代加以归并、改置,建立了贵州、播州、思州、思南四大宣慰司,下设安抚司、长管司、蛮夷长官司90余处。其中,贵州宣慰司最大,由四大土司中的“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共同掌管,他们都曾在贵阳创造了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
水东宋氏世居贵州(今贵阳)城侧,亲领“洪边十二马头”,管辖水东长官司(今贵阳市东北郊),贵竹长官司(今贵阳市)等十个长官司,其地域在今贵阳、开阳、龙里、贵定等,有些长官司又与安氏属地交错,从元朝至明末,统治长达700余年。宋氏与安氏均在今贵阳市区建有衙署,故今贵阳市内仍有北衙、宅吉之地名。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之一的开阳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的马头寨古建筑群,就是宋氏土司的“蛮州总管府”遗址,也是宋氏土司聚族而居的地方,至今宋氏一族仍几百户居住在那里,明末水东土司宋万化墓亦在那里。土司文化在贵阳地区极赋特色,急待挖掘、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