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English | Français
中国文化    |    英语点津    |    新漫网    |    
 
查询: 搜索     高级查询
福州 > 福州要闻

闽江印象:母亲河见证八闽大地时序演进沧海桑田

2011-02-25 10:21

福州,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有福之州,福达天下”之美誉,为她平添了无限美景与魅力。

汉初,闽越王无诸在屏山脚下筑城,此后由北往南三次大规模拓城:三坊七巷初始于隋唐,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在闽江边又崛起一片上下杭商业街;至清末,城区已跨江直抵仓山岛,福州“五口通商”口岸粗具规模。

福州又名榕城。始自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在衙门前亲自栽下榕树两棵,百姓群起而效仿之。榕树盘根显露,气根触地,老干嫩枝,牵手联袂,树冠秀茂,独树成林,便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不失为一大奇观也。

福州城内屏山、乌山、于山鼎足而立,别称“三山”。而最富盛名且为天下人所啧啧称道者,却另有一处风景名胜地:鼓山。鼓山耸立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为历史著名谋略家范增故里;亦因山巅有巨石如鼓,风雨大作时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林壑幽美,古柏参天,胜迹甚众,尤以古刹闻名遐迩,涌泉寺、回龙阁、灵源洞等均引人入胜。郭沫若的著名诗句“考亭遗址在,人迹却萧然”,引发游人无限遐思。鼓山盖因花岗岩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此千姿百态、奇异风光。

游览福州,让人们流连忘返的莫过于“三坊七巷”了。三坊七巷踞福州核心区域,是南后街由北往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占地总面积600多亩。光看“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等坊名,便知其卧虎藏龙,蕴含的历史文化非比寻常,无愧于“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称谓。

三坊七巷彪炳于中国近代史册,是与一长串闪光的名字紧密相联的:林则徐、沈葆桢、左宗棠、严复、林纾、林旭、林觉民、冰心、邓拓、林徽因以及陈宝琛等,他们或为官、或谪居于此。而在诸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中法海战、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发展关节点上,他们纷纷走出三坊七巷,或登高一呼,或抛洒一腔热血,各自扮演了无可替代的时代推手之角色。

严复故居位于郎官巷西段,这位从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盗火者”,译《天演论》,呼吁变法,力主救亡。

林纾,称号“狂生”,工诗古文辞,译著甚丰,被誉为“译界之王”,为闽人所津津乐道。

林则徐被称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他题写于老宅书室的一幅自勉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经世代传承,已升华为福州人引以为傲的城市精神。

我们徜徉在仄仄石板路上,细细观赏、品味一座座厚砖瓦屋、客舍厅堂,犹如穿行于美轮美奂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长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