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English | Français
中国文化    |    英语点津    |    新漫网    |    
 
查询: 搜索     高级查询
福州 > 福州要闻

《人民日报》头版赞扬“人文福州”绽放城市之美

2010-11-18 11:04

有人这样描述福州:满城的榕树、满城的温泉、满城的文化、满城的春色,福州好比一幅水墨图,楚楚动人……

今年“五一”期间,广州、深圳两地数十名网友,相约福州,探访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三坊七巷。置身在斑驳陆离的粉墙黛瓦间,穿行于青砖和青条石铺就的小巷里,广州女孩潘燕连连赞叹。 

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总是以她独特的人文气息一次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和心中。

   

巷南巷北读书声

让优秀民族文化滋养心灵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是一所港湾,专泊中国人的乡音,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伴随着古琴悠扬的旋律,冰心的《忆读书》和台湾诗人黄雍廉创作的《唐人街》等经典美文轻风般拂过人们的心田。10月28日,历时一个月的第五届福州读书月在名家名篇的诵读声中落下帷幕。

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福州会堂、鼓楼区博物馆、福州文庙、福建省图书馆、衣锦坊明清博物馆等地,分别以“快乐阅读”“国学经典”“中华民俗”“阅读与写作”等为题开办讲座,5万多名市民现场感受了名家们的风范和卓识。

从2006年起,每年的9月28日至10月28日,福州市民都能乐享一场文化盛宴。金秋书市、闽都文化与城市精神论坛、演讲比赛、藏书票展、美文诵读晚会和“好书进万家”“爱心捐赠图书、传递知识财富”等活动,让金秋的榕城书香弥漫。每年“十大书香门第”和“十大读书明星”的评选,让一批批书香世家和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杰出人物成为这座城市追慕的偶像。

福州自古文风鼎盛。市中心三坊七巷,是中国目前保持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这个面积40多公顷的古坊巷中,走出过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纾、冰心、林徽因、郭化若等100多位历史名人、文化精英。作为福州城市的文脉,这里凝聚了福州千年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福州市启动了三坊七巷修复保护工程,先后投资40亿元对这一历史文化古街区进行全面修复保护。一同被修复建设的还有包括“船政学堂”“船政文化”在内的60多座展示闽都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和200多个主题公园。

深厚的闽都文化,涵养出福州人特有的温文尔雅、含蓄内敛、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这些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读书传统,倡导读书风气,《闽都大讲堂》《闽都乡学讲习所》《东南讲堂》《新知讲堂》《文儒讲坛》《女性讲坛》《百姓讲堂》《新市民讲堂》等各种形式的读书讲堂在福州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些讲坛常年举办各种文化知识讲座,为福州城市文明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而与每年读书月相伴随的两岸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更是成为增进两岸青年学子对中华悠久文化认同的一扇窗口。

五届读书月,福州累计举办活动350多项,参与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成为目前福建省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读书文化节日。通过读书月,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和升华;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弘扬;大批社区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得到援建,大批边远山村贫困学子得到资助。

   

满城尽送“拗九粥”

传统节日被赋予新的文明内涵

福州传统上有个特别的节日叫“拗九节”。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日,出嫁的女儿要做一大锅卤肉和一大锅杂有花生、荸荠、桂圆、红枣、红糖、芝麻的甜粥回娘家,孝敬父母。而近些年,城市里过“拗九节”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甚至已不知道有“拗九节”。

2005年,福州市在推进文明建设中,把“拗九节”定为“孝顺节”。市文明办倡议市民在“拗九节”这一天,给父母送“拗九粥”,陪老人进行一次体检,看一场文艺演出,逛一次公园等。同时,号召志愿者走进孤老院,与孤寡老人一起过节,以弘扬社会尊老爱老的风尚。

从2005年至今,每年的“拗九节”都成为福州最富有人文情怀的“新”节日。

今年3月14日的“拗九节”,也是福州市第六个“孝顺节”。福州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孝老爱亲活动,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长辈、对老人的感恩敬重之情。在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陈氏祠堂里,里里外外摆满了200桌宴席,近2000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安坐席上,一边喝着甜粥,一边欣赏精彩闽剧片断。村里后生们则忙里忙外,端菜奉茶。

在鼓楼区老年公寓,区文明办为近百位孤寡老人送来了香喷喷的“拗九粥”;一些宾馆、酒楼纷纷为周边的特困、孤寡老人免费送粥送慰问金;志愿者登门入户,为老年人义务清洁家居。

尊老爱老的风气也吹入了福州校园。福州林则徐小学、福建教育学院学生们为老人们送去了“拗九节”节日礼篮。浓香的“拗九粥”、寓意太平的“太平面”,包含着青年一代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旧瓶装新酒,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明内涵,是福州市近年来创建文明城市的又一创新之举。

在福州,农历“七夕”有煮蚕豆赠邻结缘的习俗。福州市因势利导,将它改造成“邻里节”。这一天,许多居民走出家门,与邻里相识、相亲;邻里音乐会、邻里运动会、邻里美食会、“我的好邻里”报告会等活动在各社区举行。此外,元宵节成为闽都民俗文化节;孔子诞辰日,成了福州的“读书节”;中秋“吟诵节”,成了福州市民学习、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特有节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闽都文化百花齐放,“我们的节日”贯穿全年,遍及城乡,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这一载体和形态,有如春风化雨,沁入人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