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CHINADAILY手机报
English | Français
中国文化    |    英语点津    |    新漫网    |    
 
查询: 搜索     高级查询
福州 > 福州要闻

榕多项举措整治交通管理 提升省会城市交通形象

2010-08-18 10:00

17日是福州城区“四纵四横”道路“限电限摩”正式实施的第三天,记者在这些道路上看到,超标及未注册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明显减少,行车秩序变得规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开始,针对市区交通出行中存在的电动自行车乱、人行道乱、路口乱等交通“三乱”现象突出和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开展交通管理综合整治,改善城区交通秩序,努力营造更加有序、安全、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形象。

初衷:提升省会交通形象

榕多项举措整治交通管理 提升省会城市交通形象

福州城区交通乱象有目共睹,我市有关部门曾部署一系列整治行动,但收效甚微,甚至回潮反弹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2009年已达98万多辆,电动自行车也有数十万辆之多,道路资源的增长却相对有限,群众出行逐渐变得拥堵。一些群众交通守法意识不强,机动车乱闯乱停、电动自行车乱冲乱窜等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对交通秩序的影响雪上加霜,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统计表明, 90%的交通事故与交通违法行为有关。

另外,随着城区超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急剧增长,与之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上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超标准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153起,造成21人死亡,分别占电动自行车事故的81.38%、80.77%。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分析,超标准电动自行车载重量、速度等方面大大超过国家标准,自身材质和刹车系统较差,交通安全性能低,行驶稳定性低,同时驾驶人均未经过培训,交通守法意识较低,造成事故多发。

干扰城市交通秩序。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行驶、驶入机动车道、争道抢行、载多人、载物超限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尤其在交通高峰时段,超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出行,大量的民警和交通协管员一方面要疏导交通,另一方面还要维持路口行人、自行车交通秩序,由于超标准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交通违法普遍,民警和交通协管员疲于奔命,防不胜防,难于管理。

影响省会城市形象。对于超标准电动自行车秩序乱、事故多、隐患大的问题,社会各界反映都很强烈,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政府加强管理和整治。

制约交通长远发展。如果不限制超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无序增长,必将对已经满负荷的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交通结构、交通组织的优化调整和公共交通政策的深入推进等交通长远发展举措陷入迟滞。

在市区开展一场坚强有力、富有成效的交通管理综合整治行动,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目的:建立良好出行秩序

这次交通管理综合整治的对象,包括了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重点是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军警车、公务车、低速载货汽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残疾人代步车。整治工作按照“先易后难、从严治理”的原则,力求达到“标本兼治、一治到底”的目标,使城市交通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从而建立良好的出行秩序。

第一,使电动自行车实现规范管理;第二,使人行道被占用现象实现有效改观;第三,使路口交通混乱局面实现明显改善;第四,使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实现有效遏制;第五,使重要区域和部位交通节点全面化解,实现交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第六,使交通参与者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明显提升。

措施:稳妥推进兼顾多方

这次交通整治,先谋后动,先整治机动车、后整治非机动车,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推开。

3月底,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在市区开展机动车行车秩序专项整治的通告》,4月初,开始全面展开机动车行车秩序整治。4月下旬,市政府发布了经过征求市民意见的《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5月初,开始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注册登记,市公安局发布《市区摩托车和超标准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的通告》,市政府发布《关于在市区开展非机动车行车秩序整治的通告》,全面展开非机动车行车秩序整治。6月初,市政府颁布《福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和整治停车场管理秩序。

8月15日起,市公安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市区道路交通实际,决定限制摩托车、超标准电动自行车和未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在市区部分区域路段通行。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依照规定挂牌后,允许在市区所有道路通行,包括限行路段,并按照非机动车管理,路权明确,其合法通行权利受到保护,为方便市民出行提供了很大空间。截至昨天,市区已有12.6万辆电动自行车登记报牌。

“限行”实施后,管理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先教育劝导,后查纠处罚的措施:8月15日至31日为教育劝导阶段,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限制摩托车、超标准电动自行车、未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在市区部分区域路段通行的规定家喻户晓;9月1日起进入严查严管阶段,公安机关将全警动员,在限行区域道路严密设点巡查,强化管理,对于闯禁行的辆车,做到发现一辆,处罚一辆。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精心调研,反复研讨,并参考国内各大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福州城市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市民利益和出行需要,采取规范和限制并举的措施,疏堵结合,更显人性。一是鼓励符合条件的超标准电动自行车车主参加回购,政府予以补贴,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公交年卡补贴,目前已有近2万辆超标车顺利回购;二是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开设电动自行车交易窗口,鼓励市民自行交易迁出;三是在中心城区采取分路段、分区域、分步骤实施限行,逐步淘汰超标准电动自行车。

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交通供给,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加强道路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中心城区路网。近年来新建和扩建10多条进出城道路,新建4座过江大桥,进出城通道建设大提速;拓宽改造了20多条主次干道、40多条中心城区小街巷,增设了地下通道12处。

启动地铁建设,逐步完善轨道交通体系。制定了福州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计划建设7条轨道线共184.2公里、134座车站;1号线今年8月份开始建设,贯穿中心城区南北走向,共29.2公里24座车站,开通运营后预计每日运力达30多万人次。

大力发展公交,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新辟30条公交线路,新增500辆公交车,同时对所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投放120辆小巴士和30辆中巴在支路、小巷运营,实行招手即停,方便市民在公交盲点区域线路乘坐公交车;在5条主干道设置了公交专用道,计划在双向6车道的道路均设置公交专用道。

加大出租车运力,改善出租车运营环境。今年内逐步投放600辆出租车;完善出租车交通标志标线和停靠点,在规范现有停靠点的基础上,在适宜的地点增设了一批停靠点。

执行:严管重罚重在长效

市委、市政府对此次交通管理综合整治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这项工作,细化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对于工作组织不力、贯彻不实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和问责。

为加强整治力度,市公安局全警动员,加强警力,投入路面,管理交通秩序,强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市政府增招了一批交通协管员,各级各部门纷纷组织了机关、街道、社区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上路劝导交通。对交通违法行为,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从重上限处罚,机动车违法被记录的,至昨天已在媒体公开曝光132批次。对于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年累计超过10起(含)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交通告诫;对交通违法突出的单位,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市公安局还鼓励市民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唐智

 
友情链接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