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希拉克将受审 成战后法国首位遭起诉前总统|英少女为穿高跟鞋给脚整形 现实版削足适履|奥巴马又开“先河” 白宫自酿啤酒招待来宾|
环球在线>专题>外交讲坛>外交讲坛第二十三期>文字直播
文字直播
2011-03-07 20:00:18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主持人:欢迎收看本期外交讲坛节目,今天恰逢三八妇女节,我们向所有的女性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很高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两位非常杰出的女外交官来到我们演播室,同我们一起探讨分享如何成为一个优雅有魅力的女性。一位是前驻爱尔兰、新加坡大使、现亚欧首脑会议中国高官张小康老师。一位是前驻文莱参赞、中国文莱友好协会理事潘正秀老师。

主持人:两位都是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女外交官,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工作经历。

张小康:我主要在五个地方常驻过,首先是在华盛顿,当时我们刚刚恢复在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的代表权,我在那儿做中国董事办公室的董事助理。之后曾经在渥太华,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又在都柏林,爱尔兰的首都,之后是在伦敦,伦敦完了是在新加坡。

潘正秀:我学的是印地文,在我的经历当中,印度工作在我的外交生涯当中,也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今天我想重点的,可能还是讲点我在文莱工作的情况,在文莱是从1993年开始,我先生被任命为中国驻文莱大使,我也一同到文莱去工作,前后工作了四年半的时间。比如我们刚到文莱去的时候,当时文莱的国民也好,或者当地的华人也好,对我们中国还是不太了解,甚至于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顾虑。我们当时升国旗就在使馆的门口,升国旗的时候,只有少数的华人朋友来参加这个仪式,一般人那时候都不敢参加。最近我们去了一次文莱,有些朋友说,哎呀,当时你们那个升旗仪式很少有人敢参加。可是现在中国变化很大,情况完全不同了,过去甚至于文莱的外交官要派到中国去任职,感到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现在呢,文莱的外交官再派到中国来,感觉到是一个香饽饽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其实外交事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

主持人:建国以来,我国的女性在外交事业中是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过去几十年有着怎样的发展呢?

潘正秀:这是我看到的几个数字,我想跟大家说一说,据说现在我们在国外的女性外交官,现在有1600人,几乎占据我们派出外交官的1/3。建国以来,我们的女大使总共有四十多位,其中也包括我们坐在这里的张大使,那都是我们外交界的精英,特别是妇女界的精英。应该说这个外交工作确实有它的酸甜苦辣。现在的外交官这个条件应该说比起过去,在我们那个时期,是有改善,比如像在我那个时期的话,子女是不可以带的,妇女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就觉得给自己的子女,给自己的家人亏欠太多了,在他们升学的阶段,特别是在他们遇到了生病,或者是等等情况,我们作为父母的,都不能够在身边来照顾他们什么之类的。

主持人:两位老师都长期在国外工作和生活过,他们当地的国民对中国有怎样的了解跟解读呢,有没有什么小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张小康:因为我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地区工作,我的感觉随着中国的发展,驻在国的老百姓对老百姓的兴趣日益增加,而且对中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这方面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从好奇到深入,具体的故事好像目前我不太记得有什么这方面的故事。但是呢,这么说吧,你真正的要驻在国的老百姓对中国有印象非常深刻的了解,比如说我在爱尔兰做大使的时候,我就空运了几个和人差不多高,一米五左右的大熊猫到爱尔兰,然后送给我认为家庭孩子比较多,但是又是爱尔兰政府里的一些政要这样的家庭,他们会留下非常深的印象,真的是念念不忘。我这次离任回来之后,正好杨部长中午要请来华访问的爱尔兰外交部长,杨部长就是,因为我曾经做爱尔兰大使,杨部长请我一块儿参加。当时他是爱尔兰的卫生部长,他家有三个男孩,我就送给他们一个大熊猫,因为当时其中一个儿子在住医院,所以他一见到我,马上他就想起来了,他现在是外长,当时我们因为有这样非常深的交往,所以我才送大熊猫,然后他马上就,第二句话就是我还记得你那个大熊猫。所以我就觉得作为驻外大使,要充分动员各种生动形象的这种中国特色的东西,就能使驻在国他会一辈子都忘不了。

主持人:老师,您有什么故事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潘正秀:我曾在印度待了很长时间,六年时间外交长,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前几年有一个机会,我重新返回印度,参加一个活动,活动当中,印度有一位先生说:哎呀,中国这几年进步了吧,我说在不断地发展,我想中国可能要不了几年可以赶上印度了。当时我一听心里挺不舒服的,我觉得我们中国好像这几年发展应该说是,我不好说好像超过你们印度似的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我说你最好有机会,中国和印度也不是太远,你最好有机会去看一看,这样的话,就对中印的发展对比会有一个比较现实的看法。从那回来以后,这几年呢,我就觉得印度一般的老百姓现在对中国的了解就很快很快了,那时候印度人几乎没有人到中国来旅游,现在已经是有固定的航班,你是到哪儿,你印度人现在来旅游的很多了,你要遇见他们,他们都是这样说,我们没想到中国发展这么快,中国的发展现在可是超过印度了。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这么说,但是可以这样,印度人对中国的了解,在前几年来说还是比较缺乏。

主持人:还是希望这些国家的民众能够多来我们中国,多跟我们的老百姓打打交道。

主持人:两会已经拉开了帷幕,一如既往的将就很多社会民生问题进行讨论,两位老师所工作过的国家,他们国家政府官员解决这些社会民生问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张小康:首先,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致力于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李光耀老先生在他做总理的时候就提出,要居者有其屋,这个概念是两层,一层就是拥有自己的房子,那就是买房子。还有就是如果没有那样的财力,可以租,有廉租房。新加坡建国46年,应该说这个问题解决得是不错的,这是其一。

    其二呢,(新加坡政府)他有公积金制度,所以新加坡老百姓,他们的工资里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在发的时候,就已经扣除了公积金这个百分比了,所以他们的医疗,包括孩子上学教育,有相当一部分费用是从这儿出的。

那么还想讲的一点就是,平时他们的这些部长、议员都要密切联系他的选区的民众,具体做法是规定议员,包括部长他们,每周要有会见民众的安排。其次呢,要求议员在五年之内必须对你这个选区的每一户都拜访过,他这个拜访不是像我们进去坐下来,不是这样的,他是非常快。我曾经参加过他的卫生部长的这种拜访,他是有计划的,周末,就是他上到那个高层楼,从最高一层,一层一层敲门,敲了门说,我是谁谁谁,我想问问你对你们这个区的什么事情有什么意见没有?一般来说呢,民众都会说没什么意见,有个别的点评一句,说你来做这种访问很好,本来说这个走廊上的灯好长时间都不亮了,跟他们有关物业提过,没人管,但是因为你要来访问了,发现这个灯亮了,就是很生动的这种。我也参加过两位内阁部长的会见民众,这个会见民众呢,他就是一般由内阁部长本人定,是什么时间,有定在周末的,也有定在平时或者星期二,他的工作相对松一点的时候。

我去过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志贤的选区,那个选区我是先去的,他晚上会见民众,白天是个幼儿园,晚上就把那个地方会见民众,民众在会见部长之前,他们要填一个单子,就是要问什么问题。然后摆两排桌子,有点像我们中学生上课的桌子,民众坐在那儿等,我跟着张志贤先生就看了三四个人,一般都问你是什么问题?你需要我解决什么?我看大部分问题都是什么孩子不能就近入学,我不希望,因为种种的困难,我希望在远一点的地方,因为新加坡也是要求就近入学的,这个希望你帮助我解决,还有住房方面的一些问题等等。我说一般你(张志贤)一个晚上见多少民众,是不是都要见完?他说要见完,有时候会见到半夜一两点,那么我说民众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的概率是多少?他说大约是20%。其他的问题就是通过解释新加坡政府的政策他都能够化解。后来又有一位内阁部长,说你去了张志贤先生的选区,他那个选区是相对中偏上的收入水平的选区,你应该到我的选区再看一看,所以我又到了内务部长的选区,那个地方呢,他就是现场不光要问他们问题,事先他的这个团队要准备好一些支票,一些油,一些粮食,就是一些失业者,一时揭不开锅了,他会现场把这些东西给他们。

主持人:听你这么介绍,他们其实不是一种政治作秀,而是一个很固定化,很成熟的一个工作模式。

张小康:是一个工作模式,我们国内去访的团,包括李源潮同志都去观摩过他的会见民众的做法,应该说是很有特色的,也是解决问题的,把一些矛盾化解在最基层群众之中。当然了,我们的一些同志回来跟我交换意见,就是说这个做法是好的,但是呢,中国人太多,这样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也不是说不可以考虑向那个方向努力。

主持人:对,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但是的确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老师,有什么跟我们分享一下?

潘正秀:我想补充一点,文莱这个国家他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他这个家族统治,文莱的国王叫苏丹。苏丹他对臣民非常爱护的,这个国家很富有,生产石油和天然气,他的臣民也享受很好的福利,叫做高工资、高消费。他的臣民免费受教育,免费医疗,住房呢是政府提供住房,也有的提供土地,让你在那里建房。文莱有一个很特殊的景观,叫做水村,就是在河上建的那些房子什么的,或者是一些相对比较贫苦的一些人,政府也在某一片地方划出一块地建房子,建好了房子分配的时候,文莱苏丹,也就是他的国王亲自给发钥匙。臣民在这个时刻那是非常感动的,都是跪在地下去拿这个钥匙。

臣民如果生了病,在本国不能治疗的,就近可以在新加坡治疗,甚至可以到类似欧美这些国家治疗,去治病的时候,路费都给你负担,随从的家属都给提供一定的费用。所以说他这个国王对他的臣民实在是照顾得很好。文莱臣民像我们中国人那种拼搏、艰苦奋斗这种精神,相对来说就差一点。

另外,他这种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他没有更多的时间,比如说一天他要念五次经,一天要喝三次茶,机关里头也是这样。

张小康:所以整个节奏就很慢。

潘正秀:所以我就觉得文莱这个臣民是很幸福的。

主持人:但不管是哪一种政体的国家,可以看得出来,社会问题和老百姓的问题永远都是国家政府最为关注,但是也是最不好解决的。

主持人:两位老师的工作决定了你们平时会跟各种政要名人打交道,有没有什么让两位老师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呢?

张小康: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的,在那儿我想作为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包括在爱尔兰的时候,我的工作风格就是上天入地。

主持人:无所不能。

张小康:不是无所不能,上天就是要跟政要打交道,跟他的领导人打交道,入地就是要跟老百姓打交道,只有上天入地,你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才会比较通透。说到政要呢,应该说李光耀老先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学习精神。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到任拜会的时候,他完全是英语交流,他跟我讲,他在学中文,而且他跟我讲中文呢,他说我说不行,然后他说了几个字,几句话,我一听确实是,就是非常初级的,非常初步的,有点像西方人说中文的那种感觉。那个时候他已经学了十几年了,他还一直在坚持,每个星期要上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中文课,他说我看之所以还可以进行,就是我不懂得的字我可以查字典,他也上我们的网。

一年多以后,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就是我陪刘延东同志去和他会晤的时候,我发现他完全用中文来和刘延东同志交谈,当时我真的是非常地惊讶,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他那个时候已经把重点放在要练习说上面,而他这个进步确实是速度惊人,因为他要表达,不是说一般的在社交场合,他要表达一些政策思想。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印象深呢?你想想,老先生那时候已经是86,向着87走了,他始终是弃而不舍。

主持人:活到老,学到老。

张小康:而且真是终生学习,而且在不断的每年长一岁的情况下,还能有飞跃。所以我想我们的人民,我们的老百姓,包括我们自己,永远不要说哎,老了,上年纪了,不能干这个了,不能干那个了,给自己头顶上划一条线,自己给自己顶了一块很低的天花板,咱们经常不说天花板吗?就是自己把这条线一封,那你人如果要这样想的话,马上就会走下坡路。所以我觉得应该永远做一个生命不息,你的学习,你的工作,都要不止的。

主持人:一切皆有可能。

主持人:老师您有什么样的小故事跟我们分享一下?

潘正秀:我想简单说说我和文莱大公主的交往,大公主就是文莱苏丹,也就是国王的大妹妹,她本身也是部长级的,在外事活动方面也介入挺多,我想说说和她的交往当中的一件事。1997年香港回归那一年,我们各个使馆都要举行庆祝的活动,我们使馆请了文莱的大公主来做主宾,在这个活动要搞前夕的头一两天,我在机场碰见她,发现她走路一拐一拐的,瘸跛了,当时我很紧张,我主要害怕她不能参加我们这个活动。就去问她怎么回事,试探她还能不能给我们当这个主宾。她说这个活动我是肯定要参加的,你看我的腿好像走路不方便,那天上台的时候,你扶我好吗?我当时感觉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文莱王室,一般不跟别人肢体接触,像我们就除了握手以外,一般不随便去拍拍人家。我想我要扶着她,因为那个台阶还有好几层,我说我非常愿意扶公主上台,她说没有关系,那天我来了以后,稍微休息以后,需要上去的时候,你就站起来扶我,结果我扶她上去以后,当时全场轰动。

潘正秀:第二天在报纸上全部登了这个事。我自己也非常高兴,而且从这个事情以后吧,我和文莱这个公主还真交上了好朋友,她觉得她在她好像很困难的时候我扶了她一把。以后我们结束国外的外交生涯回国以后,她每一次到北京,或者是她要到别的地方去参加一些活动,她都点着要我去陪她。

主持人:虽然外交是一种事业,是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免因为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好,或者是大家相处的这种方式也好,结下了很深的私人友谊。

主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女性都非常憧憬能够进入外交领域工作,两位老师作为前辈,对他们有怎样的建议和忠告呢?

张小康:我先说几点,首先,你如果想要进入外交领域,你要想清楚,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因为这行还是很辛苦的,这个苦倒不是体力上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或者是对你全方位的,很严格的要求,甚至纪律的约束,这些都是有的。

第二点,如果下定了决心,就要在才、学、识三方面积极做积累,才主要包括方方面面的能力,包括你的表达能力,你的中外文语言能力,包括你的综合概括能力,你的组织能力,你的交友交往能力等等,甚至包括你的即兴演讲能力,就是一种能力上的。

学呢,就是你要知识广博,我想还是要当个杂家,面要越宽越好,米粉团来可做糕,不要觉得这个点很小,不值得自己注意,这都是一点点的米粉,团在一起就是一块糕,所以我想要做知识上的积累,就叫学。

识,主要就是要有一种把握宏观,把握大局的能力,而且这种见识。要有这种主要是在理论思维方面要给自己打下很好的基础。不要觉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好像跟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也许有距离,但实际上它是科学,我觉得还是要认真地去把握它。其实它是很科学,也很具体的,主要你要是了解了,学进去了,你会觉得对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个不是说空话,也不是是大话,这是我自己的切身的体会,在识方面,尤其搞外交,一定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否则的话,发展潜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主持人:我们刚刚听到张大使这样说,其实外交工作并不是我们所看那样光鲜亮丽,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出现在电视机前。我觉得不管是想朝这个方面发展,还是有这种志愿的,都还是需要从自身的素养上下功夫。

主持人:虽然今天是第一次跟两位老师打交道,但是从刚才一走进演播室,我就发现两位老师身上带着女性外交官所特有的自信、宽容、有亲和力,非常优雅,我们今天也是很想两位老师讨论一下,现代的女性在这种修炼自身素养这些方面有没有什么可以给的建议?

张小康:我想第一,多读书,博览群书,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灵秀,笃实使人明智,术学使人精确。总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第一。

第二呢,你的气质、修养方方面面,不光要实践的,而且要去体悟,你悟到的东西越多,他会自然沉淀你的气质。

潘正秀:我补充一点,我觉得可能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气质的培养方面,我觉得这个气质是一种内涵。内涵我认为是需要长期来培植的,需要你自己内心要有意识的这样。而这个东西我觉得并不是我们现在一些演艺界的那种秀,我认为就是一个气质的一个培养,内在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呢,一个就是观察,第二个,你自己要有心,要做一个有心人,一个人有气质,我觉得他不可能是一个内心没有什么东西,包括你知识,你的知识,你要比较丰富。然后你的爱好能够比较多一些,还有当前社会上这一些热门的话题,你不需要去追究它,但是你多少也要能够有所关注,要不然谈起来什么东西的,好像跟傻子一样。所以我觉得现代的女性,要自己很有心的,从内在来培养自己的气质。

主持人:两位老师跟我们分享这么多,我觉得现代女性要想让自己有更好的修养跟气质,一方面是从内心有这样子的一个意识,然后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还有就是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有更多的实践。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女性都能够成为像张大使,老师这样优秀、优雅的女士,今天非常高兴邀请二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本期外交讲坛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巴西现四种新型僵尸蚂蚁
科学家在巴西雨林发现最新菌类,它们能够感染蚂蚁,接管和控制蚂蚁的躯体。 >> 详细

论坛
泰拳拳手的艰辛成长路
泰拳是泰国的国术,备受泰国人民喜爱,兼具健身性和实用性,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娱乐。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