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497人。
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作了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打倒“四人帮”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转折,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同时指出,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托,向大会作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会通过的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的一部新宪法。宪法修改草案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我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批准了《1976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选举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决定了国务院总理的人选;选举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议,决定了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国科学院院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人选。大会选举叶剑英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3471。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和决定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政府工作报告。华国锋在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根据去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决策,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报告指出,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它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
相关报道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