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与我国生育政策演变

2013-11-21 09:25:54 来源:新华资料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11月15日,我国正式启动“单独二胎”新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且仅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要申请生育单独二胎。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单独二胎”政策做出权威解读,称新政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省负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法组织实施,但各地实施时间不宜间隔过久。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上世纪70年代实施以来,到现在已有40余年。计划生育使中国目前人口规模缩减了4亿。将“世界70亿人口日”足足推迟了5年。那么,世界其他国家的生育政策是怎样的?哪些国家抑制生育,哪些国家鼓励生育?

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与我国生育政策演变

  发展中国家多抑制生育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苦于人口过多。在150个发展中国家中,2005年~2010年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仍然高于5个孩子的国家有27个。超过一半的发展中国家认为生育水平过高,几乎都采取了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和中亚以及东南亚。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等时时感受到庞大人口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印度:长期抑制生育 效果不甚理想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试图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之一,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少生。例如,印度西部的一个地方政府试图通过资助“二次蜜月旅行”来控制人口出生率。根据这一办法,一对夫妇若是在结婚2年后才生第一胎就会得到价值5000卢比的礼包,若是将第一胎的出生时间推迟至结婚3年后,奖励也会变得更加丰厚,换成了7500卢比的大礼包。之所以叫做“二次蜜月大礼包”,是因为这些奖励金足够一对夫妻在结婚两三年后去一个向往的地方,度第二次蜜月。印度虽然长期实施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印度人口预计在本世纪30年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最成功的国家,其措施主要是惩罚超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大约少生了4亿人口,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已经下降至2010年的19%。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降低到0.57%,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人口政策的成功实施,目前已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

  发达国家为人口过少犯愁

  俄罗斯:专设怀孕日 鼓励已婚夫妇造人

  与发展中国家嫌人口过多相反,许多发达国家犯愁的是人口过少。2005年~2010年,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大大低于2.1的生育更替水平(更替水平是指生育的女孩数量与母亲数量相等时,每个妇女需要生育的孩子数量。更替水平是2.1而不是2的原因在于,出生人口性别往往男孩多于女孩,要想生出和上一代母亲数量相同的女孩,生育的孩子数量必须多于2个)。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25个国家中,22个为欧洲发达国家。欧洲已有18个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最着急的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总人口现已降到1.42亿左右,每年净减少人口几十万。为了鼓励国民生育,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将每年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天所有已婚夫妇可以不用上班,在家专心“造人”。

  法国: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法国是欧洲生育水平下降最早的国家,也是较早试图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的国家。1939年,法国认识到生育水平下降对未来人口的影响,出台了家庭方面的鼓励生育政策,并将这些政策提高到政治议事日程。如今,法国生育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05年~2010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为2.0左右。

  德国:以高额福利津贴鼓励生育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如何提高生育率已成了德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德国政府规定,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2/3的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800欧元。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继续停职2个月,则可享受14个月的补贴,即最高为2.52万欧元的生育福利津贴。然而,尽管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措施,1970年~2006年,德国的总生育率从2.0下降到1.3,是世界上生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鼓励生育的政策收效甚微。

  部分国家先抑制后鼓励

  日本:鼓励生育 效果不明显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历了抑制生育向鼓励生育的转变,比较典型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日本二战后开始推广计划生育政策,试图降低生育水平,政府成立了优生保护咨询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意愿降低,总和生育率从1949年的4.34快速下降到1956年的2.2,其后生育率稳定在2.0左右。1970年后,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龄化问题日益严重,1990年总和生育率跌至1.57以下,日本政府试图采取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如“父母休假法”、“新天使计划”等。总的来看,日本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比较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生育率的下降。但生育率出现过低后,试图提高生育水平的鼓励生育政策似乎并不成功。2006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3,属于世界上超低生育水平国家。

  韩国:为低水平夫妇提供保障住房

  韩国在1960年初开始控制人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1964年之后,韩国开展了大范围的计划生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和鼓励人们采用避孕方法,生育率随之下降到1995年的1.65。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但是,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也不明显,2006年韩国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2的水平。

  新加坡:由两个就够到鼓励多生

  新加坡在1960年开始推行“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63年的5.01下降到1977年的1.82。当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持续了10年后,也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对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

  综合来看,无论是抑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取得成功的国家都是少数。世界各国人口政策的实践表明,单独人口政策的作用十分有限,人口政策发挥作用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