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非关系经得起考验

2013-03-24 19:16:44 来源:解放军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拓展与深化,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成了某些西方势力轮番炒作的戏码。无论在哪个搜索引擎检索“指责”“中国”“新殖民主义”,主语无外乎“西方”“西方媒体”“西方国家”等。至于每次炒作的源头,或是西方政客无中生有的发言,或是歪曲非洲官员学者的观点,甚至连中国对非出口总额超过进口都成为西方鼓噪中国“新殖民主义”的论据,照此逻辑,中国对美也是贸易顺差,是不是中国也在“殖民美国”?

中国是不是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非洲国家最有发言权。2010年8月,南非总统访华时称,“中国从未对非洲大陆进行过‘殖民’活动”;苏丹前国家元首达哈卜也曾表示,“中国是真心来帮助苏丹和非洲的,并不是像西方媒体所说的‘新殖民主义’,我们都反对这样的言论,这样的言论也是不符合事实的。”2006年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年之际,有媒体对中国在非洲50年形象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与“新殖民主义”无关。

与以强占土地和资源为主要形式的殖民主义相比,“新殖民主义”主要是指殖民母国利用政治、经济等非暴力手段实现对殖民国政治、经济、市场、文化等方面的控制。纵观多年来的中非合作,中国展现出的非但不是这种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反而是一种基于共同历史遭遇和发展需要、兼顾道义与利益的“新合作主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相似的历史遭遇,长期以来休戚与共,并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尽管中非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但在与非洲的政治交往中,中国始终坚持不逾矩、不越轨,尊重非洲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从来不寻求向非洲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中国对非洲提供援助时也绝不附加政治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殊权利。

在与非洲国家进行能源交易时,中国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对非洲能源产品进行“价格压榨”,而是以合理的国际市场价格购买。同时中国也一直不断努力改善中非贸易结构,特别是鼓励企业从非洲进口高附加值商品。长期以来,中国还对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并且免除了非洲国家的大笔债务。道义之交,只此已足。

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西方长期殖民侵略的历史,造成了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结构单一畸形,决定非洲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工业、矿产业、制造业等,长期为西方跨国公司所操纵,这些都限制和影响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一直以来为非洲提供大量资金、技术以及自己脱贫的经验,积极推动非洲国家在发掘资源优势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以石油合作为例,中国在非洲并非掠夺式开采,而是帮助产油国建立了一整套炼油设施,提高加工能力,帮助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中非是患难之交,更是共进之交。那些指责中国搞“新殖民主义”的炒作,动摇不了中非合作的基础。中非之间“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经得起时间和任何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会不断深入发展。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报道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