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人大代表热议河南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2013-03-13 10:47:02 来源:郑州日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产城融合让农民实现“就近城镇化”

对于农业大省河南来说,让所有的农民都进城,不太现实;农民城镇化享受了城市公共服务,如果没有就业和收入,也待不住。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为破解难题,河南一手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手抓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探索一条“双轮驱动”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土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就近城镇化”。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市长王战营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河南正在探索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他说,新乡县古固寨镇后辛庄村一位农民2010年举家搬进多个村庄合并的“祥和社区”,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家10亩地,原来孩子们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不足3万元。搬进社区后,孩子们回乡进入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工作,10亩耕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每亩地年租金1000元,两位老人给合作社打工还有工资。目前,全家年收入近8万元。

据河南省国土部门统计,到2011年底,河南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村庄拆旧复垦24.6万亩,涉及788个村,共节约建设用地12.78万亩,总体节地率超过5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的土地为产业集聚区发展腾出了空间。2012年,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3%,吸纳就业能力大大增强,从2011年起,留在河南省内、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1360万,首次超过了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政策保障让农民“城市梦”不再遥远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让农民上楼,最根本的目的是让生活在大中小城市、县城、镇区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等不同地域人们都具有幸福感,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市长刘国庆说。

河南省通过创新政策措施,保障农民长远利益,让“上楼”农民分享到制度红利。平顶山舞钢市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为农民的房子办理了房产证,使“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就是农民最欢迎的政策之一。

河南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蓬勃展开,还带动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辉县市裴店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代表和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代表均从自家企业捐资数千万为群众在新型农村社区建房。

裴春亮代表说,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南获得了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探索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让更多农民实现自己的“城市梦”。

(来源:郑州日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