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公仆贪私利?中情局长提名人被指利用人脉“兑现”

2013-02-08 09:19:19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分析集团”公司专攻数据库业务,曾在20世纪90年代帮助美国政府建立了首个恐怖分子监控名单“Tipoff”。9·11事件发生后,管理维护“Tipoff”名单的工作被转移至国家反恐中心(NCTC),当时国家反恐中心的负责人正是布伦南。

2005年8月,布伦南离开国家反恐中心。两个月之后,“分析集团”公司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签订一份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约,主要负责改善提升国家反恐中心的恐怖分子监控名单的性能。业内人士称,这是一笔“非常有利可图的买卖”。合约签订一个月后,布伦南就成为“分析集团”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

“分析集团”公司董事长杰里·罗宾逊承认,布伦南对情报机构了如指掌,这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有价值的提升”。资料数据显示,“分析集团”公司2006年的营业收入飙升至2600万美元,几乎是2001年的4倍。

在“分析集团”公司任职期间,布伦南每周还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民间组织“情报与国家安全联盟”(INSA)担任主讲人,为此每年他可以得到3万美元的酬劳。据悉,“情报与国家安全联盟”代表美国国内150家安保公司,它自称为“公私合作关系的催化剂”。

《每日电讯报》指出,尽管布伦南小心翼翼地遵守美国政府为前往私企任职的前政府官员制定的道德准则、避免利益冲突,但是他从政府高官到业界新贵的“华丽转身”仍然招致不少指责和非议。

“我认为他树立了一个坏榜样。”菲利普·吉拉蒂在中情局反恐部门工作了18年,他表示自从9·11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同事都转行了,“这打开了任人唯亲的大门”。

不过,也有人对布伦南“下海”表示理解。阿基·皮里兹曾在中情局担任反恐情报分析师,他认为布伦南的选择合乎情理。“不错,的确有人利用他们在政府耗尽毕生精力、辛苦建立的人脉关系换取经济收益,但是,他们一辈子只会收集情报,他们也需要支付孩子的学费,也想住上更大更漂亮的房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周凤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