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舌尖上的中文:海外汉学家的中国情缘

2013-01-25 16:53:1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美国人Guy S.Alitto在六十年代刚考上研究生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一个猛子扎进了文言文的汪洋大海,却差点没给淹死。

吭哧吭哧地啃了两年的《论语》和《孟子》,这个芝加哥大学的高材生满口“之乎者也”,但是在中餐馆还是不会用中文点菜,甚至连“你好”都不会说。

“我们本来应该学现代汉语,再学文言文的。但是当时没人知道啊,”Alitto说。他现在已经成为芝加哥大学的历史教授,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我读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中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中文课很冷门。没有什么人学,也没有什么人知道该怎么教。”

六十年代的美国,除了几所常青藤大学,很少有高校提供中文和跟中国相关的课程。即便在有汉学课程的大学,人们对于中国也很陌生。Alitto说有的教授能够轻松阅读甲骨文,但是没法说一句完整的普通话。

Alitto的研究生导师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艾恺。“艾”来源于他姓氏的音译,“恺”意味着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当时要成为一个汉学家的确需要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说。

但是现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中文课。Alitto在芝加哥大学执教“中国文明概论”。他的学生从几年前的7,80人涨到了今年的127人。

“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他说。“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数量跟中国GDP发展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王菁 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