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来自俄罗斯的爱:北京“手递手”合唱团庆贺中俄关系

2012-11-20 17:07:2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1999年,她同她丈夫尤里(Yury Ilyakhnin) 来到北京。当时她担任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的艺术总监,而她丈夫当时则是塔斯社的一名记者。

尤里说他对北京可谓是一见钟情,很快便深深地喜爱上了中国的艺术文化,尤其是京剧。

尤里现今经营着《手递手报》,盈利用来资助合唱团,他说这是“出自我对于宜刘新娜和中国的爱”。

叶卡捷琳娜说她和丈夫都爱北京话和它的独特幽默,在北京生活了许多年后,他们便决定成立一个合唱队。

北京“手递手”合唱团的首演便被安排在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

“他们看起来对俄罗斯歌曲都有一种特殊的爱。我猜他们曾经经历过中国和前苏联的‘蜜月’期。” 叶卡捷琳娜说。“当我们唱到喀秋莎时,他们甚至和我们一起唱。”

“一名70岁的老大爷告诉我他一直渴望看一场俄罗斯歌曲的表演,演出完他告诉我,他死而无憾了。”

合唱团团员来自各行各业,尽管之前没经过任何音乐训练,但他们却对俄罗斯音乐充满着热情。

王卫国是一名52岁的老厨师,他说:“我爸妈那一代对俄罗斯有一种向往,这主要在于冷战时期中俄两国的兄弟情谊。在上世纪50年代,俄罗斯文学和音乐在中国非常流行,并且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子女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年轻的时候,王卫国曾经边弹吉他边模仿他的父母唱俄罗斯歌曲。

当看到《手递手报》上关于合唱团的介绍时,他便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

俄语的发音一开始很难掌握,但王卫国十分努力,经常练唱到深夜。由于大多精力都放在了唱歌上,他还减少了在餐厅的工作时间。

皇天不负苦心人,王卫国现在已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男中音,可以用十分流利的俄语唱100多首经典曲目。


编辑:孙恬 标签: 手递手 中俄 合唱团
我来说两句 511人参与 31条评论 (点击查看)
...
用户名 密 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国日报保持中立。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