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PK田子坊 北胡同南弄堂别样风情

2012-08-10 09:31:41 来源:雅虎旅游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南锣鼓巷与田子坊的区别

不同的元素打造出各自的特色,从形象和环境来看,北京的南锣鼓巷是一条直直宽宽的胡同,有时能通汽车,装饰上凸显了北方人的大气豪迈,有种粗线条的美,再加之融合了历史悠久的京韵文化,更有一番味道在其中;而上海的田子坊却是窄窄的巷子,如迷宫般曲曲折折,两旁店主精心的装饰,时而有居民晾晒自家衣物,增添了生活气息,一副十里洋场的秀气,俨然体现出南方人的细腻精致。

 

南锣鼓巷PK田子坊 北胡同南弄堂别样风情

南锣鼓巷与田子坊建筑风格对比。

【居民建筑的不同】

南锣鼓巷:四合院特色

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田子坊:石库门特色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建筑类景点推荐】

南锣鼓巷:僧格林沁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